欧盟“碳关税”来了,中国企业如何应对?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各国纷纷采取行动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欧盟推出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旨在通过对外贸产品征收“碳关税”来防止碳泄漏(指因一国家或地区实施严格的气候政策,导致高碳排放企业迁移至政策较宽松的其他国家或地区,从而未能实现全球减排的效果),并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减排努力。这一政策不仅对中国企业,尤其是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企业构成了新的挑战,也促使中国企业加速绿色转型的步伐。 欧盟“碳关税”的主要内容 欧盟“碳关税”是欧盟为了实现其气候目标而推出的一项重要政策。根据《欧洲碳边界调整机制协议》,自2026年1月1日起,欧盟将对部分高碳排放产品正式征收“碳关税”,过渡期从2023年10月1日开始,结束于2025年底。首批纳入征税范围的产品包括化工制品、钢铁、有色金属、化肥、水泥、玻璃、纸浆和纸制品等。这些产品在进入欧盟市场时,必须申报其碳足迹,并缴纳相应的碳税。 政策背景与运行基础 欧盟“碳关税”的制定背景与其境内碳减排压力和国际碳泄漏风险密切相关。欧盟2030年碳减排目标为较1990年减排50%至55%,并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欧盟成员国的工业化完成时间较早,碳减排举措相对完善,因此面临着更大的碳泄漏风险。欧盟“碳关税”的运行基础是其成熟的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一种通过市场机制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允许企业在一定限额内买卖排放额度,以此激励减排)和碳税政策,这为“碳关税”的推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征收依据与应纳税额 欧盟“碳关税”的征收依据是应税产品的内含碳排放量。应纳税额由应税产品的内含碳排放量和单位碳价共同决定。具体的计算公式包括单位应税产品内含碳排放量、欧盟单位碳价以及在出口国已实际支付的总碳价。即为:碳关税 = (应税商品碳排放量 – 免费排放配额) x (欧盟市场碳价 – 出口国市场碳价)。 征收管理 欧盟委员会和欧盟各成员国设立的主管机构共同负责欧盟“碳关税”的征收管理。欧盟“碳关税”的缴纳采用纳税义务人自主申报的方式。未按时缴纳足额碳边境调节机制证书的纳税人会受到处罚,包括补缴碳边境调节机制证书和支付罚款。 欧盟“碳关税”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在全球绿色转型的大潮下,欧盟推出的“碳关税”举措正悄然重塑国际贸易格局。这项政策不仅对中国的出口企业构成了直接挑战,尤其针对钢铁、水泥、化工等重工业领域,加剧了其成本负担与市场竞争压力。然而,在挑战之中孕育着变革的动力,它催化着中国企业从传统模式迈向低碳环保的新阶段。 增加出口成本 一方面,欧盟的“碳关税”增加了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削弱了中国企业的价格竞争力;另一方面,这也促使中国企业也需要思考能否采取措施降低污染,以应对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一旦欧盟正式实施“碳关税”,中国出口到欧盟的高碳产品将面临额外的成本,尤其是钢铁、水泥、化工等这些在生产过程中碳排放较高的行业。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23年中国对欧盟的出口总额达到了712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2.4%,其中钢铁、水泥和化工产品是重要组成部分。据能源基金会测算,假如欧盟全面实施“碳关税”,中国对欧出口的钢铁产品将面临每吨大约100欧元的额外税收。以2023年的出口量505万吨为例,仅钢铁行业就可能面临高达5亿欧元的新增成本,而其他工业制品如水泥和化工产品也将分别面临数亿欧元的额外成本,这将直接挤压相关企业的利润空间,特别是在全球供应链受阻、原材料价格波动和能源成本上升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经营压力。 加速产业绿色转型 然而,“碳关税”不止对出口成本有直接影响,更深层次的影响是加速中国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模式难以持续,面对日趋严格的环保标准,企业需要加快向低碳、环保方向转型。在这一转变浪潮中,技术创新与设备升级成为关键,尤其对那些尚处低端环节、创新力匮乏的公司构成了重大挑战。值得庆幸的是,欧盟给予了企业27个月的过渡期,从2023年10月1日开始,至2025年12月31日结束。在此期间,企业需在每季度末报告特定产品的碳排放量,但无需实际支付“碳关税”。而CBAM计划的发布还是对高碳企业敲响了转型的警钟。世界银行报告揭示,中国逾三成制造业企业至今未启动实质性低碳化计划。而随着欧盟自2023年起进入过渡期的CBAM的逐步实施,钢铁、水泥及化工等高排放行业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预计到2030年,这些行业中受CBAM影响的商品总价值将达到数千亿欧元。其中未能适时调整战略的企业,除直接面临商品价值的贬值外,还将遭受市场份额缩水与品牌形象受损等连锁反应,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未雨绸缪,即刻启动绿色改革方案,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之举,更是规避巨额代价、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通过提前布局,企业不仅能减轻CBAM带来的冲击,还能在未来的绿色经济中占据有利位置。 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 在全球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碳关税”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壁垒,正逐渐成为外贸企业不可忽视的重大挑战。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制造业如何在保证经济利益的同时,积极响应全球环保倡议,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