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际买家采购行为调查:动荡时期的战略采购(上)
伴随着人工智能不断推动数字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消费者正通过不同的数字工具和互联技术简化生活。与之对应的是,社会在多个产品领域上对可持续性的需求,也表现了显著的增长。这反映出双重的生活需求:人们除了希望在日常生活上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无缝连接,也倾向于选择植根于特定地域的可持续产品与服务。然而,地缘政治紧张、通货膨胀以及欧洲和中东的冲突正给全球供应链蒙上阴影。企业和消费者共同面临着新的不确定性,在成本上升和供应链中断中艰难调整,这些因素均正重塑全球的采购决策。 本报告深入研究采购生态圈的演变情况,为买家和供应商带来关键的市场洞察,以助各界应对迅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为未来一年的增长预先制定计划。本报告分享的研究结果来源于香港贸发局(HKTDC)的定量调研,此外,还收集了媒体报道以及对第三方行业研究等二手来源资料的分析作为补充。 新兴采购重点 在关税威胁隐现、地缘政治动荡、技术快速迭代及市场动态变化的背景下,采购格局正加速演变。频繁的波动迫使企业重新审视采购策略,而结合数字工具与传统方法的混合采购模式,正成为不可或缺的解决方案。 采购周期:在速度和灵活性之间取得平衡,以确保高度应变能力 01 采购周期:越来越短、越来越快 由于消费者要求更快的交货速度和更高的定制化程度,企业需要仔细评估不同产品在客户和分销渠道中的成本影响,尤其在各界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情形下。同时,随着劳动力、仓储、运输和制造业供应链所承受的压力得到缓解,买家也纷纷缩短采购周期。2024年,21%的受访买家会每周采购产品和服务,另有27%的买家选择每月订购。这种转变突显了“准时制”采购模式的回归和优化:部分原因可归结于人工智能的出现。 02 采购周期:各地区的速度限制各不相同 虽然全球范围内更多买家倾向于按月采购,但各区域的采购模式偏好差异仍然很大。受制于对价格的高敏感程度和忧虑目前不稳定经济状况所带来的影响,欧洲买家表现出对更频繁采购模式的强烈偏好,32%的买家选择每周订购。这一模式让他们能够在寻求更优惠的交易、管理预算限制和适应当下趋势时,保持良好的应变能力。相比之下,来自东盟和亚洲其他地区的买家更偏好按季度下订单,尤其会优先考虑供应的稳定性、供应商的信誉和长期合作关系。 全球买家的采购目的地和目标市场 采购目的地:一切都围绕着中国内地和香港 01 中国仍然是最受欢迎的采购地 香港贸发局的调查结果确认,中国仍然是全球范围内最受欢迎的采购地。中国是74%受访者的首选采购地,其次是中国香港(66%)和亚洲(中国内地和香港除外)(35%)。尽管目前围绕“脱钩”和“回流”的讨论不断,但亚洲经济体在全球供应链中继续发挥着关键作用。特别是东南亚正利用其战略位置、具竞争力的劳动力成本、不断增长的市场以及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巩固其新兴全球制造业中心地位。无论是加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贸易协定,还是参与区域倡议和协议,东南亚对贸易自由化的承诺,与其他地区日益显著的保护主义趋势,均形成了鲜明对比。 目标市场:欧洲和亚洲位居前列 欧洲仍然是40%受访企业的首选地区,但亚洲快速扩张的经济正日益引起关注,34%的受访者将亚洲列为优先考虑的对象。随着城市化加速和数字化接受度提升,亚洲庞大的消费群体不断增长,加上可支配收入上升和的电子商务行业蓬勃发展,大众对不同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 采购渠道:是时候采取混合模式 2020年后,市场向线上采购的转型加速,线上采购成为实体渠道的重要补充,即使还不能完全取代实体销售途径。人工智能激发了不同数据驱动型产品和服务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加速了采购业的线上转型。 01 买家越来越青睐混合模式 调查显示,63%的买家使用线上和线下渠道相结合的方式来采购产品和服务,26%的买家则完全依赖实体渠道,另外有11%买家专门采用虚拟展览和线上交易等数字平台进行采购。这种向数字化采购的长期转变,是由擅用数据提供个性化体验的企业推动,而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聊天机器人,就是成功的转型例子之一。然而,实体渠道的持续存在,说明了发展混合销售战略的重要性,这样客户才可灵活地按照自己偏好的方式进行购买。 02 线上采购之势不可阻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