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局发布充电宝新规:未获3C认证产品禁带上机,行业大整改

中国民航局发布充电宝新规:未获3C认证产品禁带上机,行业大整改 原创 香港贸发网 香港贸发网2025年07月09日 11:01上海 2025年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明确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以及属于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这一“史上最严”新规直指当前充电宝市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对生产商、供应商提出了更高合规要求。 新规核心要求:严控安全红线 民航局此次禁令所针对的三类充电宝,其核心判定依据与“3C认证”紧密关联。“3C认证”即“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是中国政府按照世贸组织有关协议和国际通行规则,为保障消费者人身和动植物生命安全、保护环境、维护国家安全、加强产品质量管理,而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涉及产品包括中国境内销售的电器、电缆、汽车、信息技术产品等20大类数百种产品,从而保障市场秩序规范,防止低质量、不合格产品流入消费者手中。 本次新规具体要求包括如下: 无3C认证产品:每个3C标识均附有对应特定厂家和产品的唯一随机码,可通过国家质量认证中心查询编码以验证产品真伪,未取得3C认证的充电宝禁止携带; 3C标识不清晰:充电宝机身必须标明额定能量(Wh)或容量(mAh)及电压(V),印刷模糊、标签脱落、无Wh值、贴纸造假均被视为不合格; 被召回型号或批次:可登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官网,在“消费品召回”中查询名单,了解具体召回信息。 在由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发布文件《危险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则》的基础上,新规进一步强化了管控措施,要求民航相关单位加强组织、做好宣传告知、严格查验、改进服务、做好应急准备等工作。依照新规部署,多地机场同步响应执行,加强安检,并推出一系列便民措施。 以上三类充电宝携带监管要求的出台并非偶然,此前已有相关规范性文件释放信号。2023年发布的《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对锂离子电池等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的公告》中提及:“2023年8月1日起,中国对移动电源实施强制性3C认证,过渡期至2024年8月1日。而至2024年8月1日未获3C认证的充电宝则被禁止生产、销售或使用”,严格把控产品应用安全。 充电宝行业现状:质量缺陷与召回潮 此前多起航空安全事件加速推动了此次新规出台。近年来,机上充电宝起火事件频发,常见于起飞、滑行等关键阶段,严重威胁航空安全。2025年6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对充电宝、电动自行车等164种产品质量开展国家监督抽查,针对充电宝重点排查电芯安全隐患。而此次国家监督抽查情况显示,在抽查的149批次移动电源中,发现有65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率占比达43.6%。 与此同时,多个头部品牌产品因电芯原材料存在质量缺陷,涉高温过热炸裂风险隐患而被集中召回。涉及以上问题的品牌产品包括: 安克创新:召回涉及7个型号,生产日期从2024年5月至2025年2月不等的共计71.29万件充电宝; 罗马仕:召回49.17万台PAC20系列充电宝; 倍思科技:召回3.8万台BS-30KP365型号充电宝。 目前,部分头部品牌多款充电宝的3C证书状态已显示为 “撤销”,原因涉及关键元器件变更、产品一致性问题。在新规实施下,多重质量问题和政府监管压力正牵引充电宝行业全面整改,驱动各企业合规化管理、生产,提升产业整体质量水平。 此次出台的充电宝新规,除了是对航空安全的强力保障,更是对充电宝生产行业的重要警示。随着3C认证的强制实施,未获认证或存在质量缺陷的产品将被清退出市场,生产商及供应商需要以合规与安全作为核心底线,主动升级相关标准、筑牢质量防线,赢得消费者信任,实现长远发展。

中国民航局发布充电宝新规:未获3C认证产品禁带上机,行业大整改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