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钟表市场进入平台期,中国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2025年全球钟表市场进入平台期,在国家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共同作用下,传统手表与钟表品牌开始寻求全新价值增量,新兴消费趋势(如二手经济)的出现也正悄然改变着市场格局,成为连接新消费群体的重要渠道。面对存量市场的竞争与消费者的多元偏好,企业亟需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探索新的增长路径。本文将从钟表市场现状出发,结合前沿趋势,为企业的突破提供思路与方向。 2025年钟表市场规模 2025年钟表市场整体趋缓,以钟表产量占全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的“钟表王国”瑞士为例,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瑞士钟表在连续数月下滑后于2025年1月实现复苏,出口额同比增长4.1%,达19亿瑞士法郎; 截至2025年5月出口累计总额达108亿瑞士法郎,保持正增长。瑞士钟表整体市场表现呈两极分化趋势,具体可见以下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发布数据: 01 价格方面 2025年1月,出口价格超过3000瑞士法郎、低于200瑞士法郎的瑞士钟表分别呈7%、7%价值增长;其他价格段持续下滑; 02 材质方面 2025上半年,贵金属及双金属(复合材料,通常由两层或多层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的金属或合金紧密结合而成)腕表出口额增加5%,出口量减少2.3%;钢制产品出口额下降0.8%,出口量增加5.3%,两类材质的出口额及出口量变化呈现相反趋势。 纵观以上数据可见,瑞士钟表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调整,中端市场承压明显,材质、价格等差异选择进一步加深了钟表行业格局的变化。中国市场作为瑞士高端产品的核心消费场景及全球制表技术的承接者,与瑞士钟表市场的结构性分化形成对应,对外出口额下滑,进口额呈现增长,这一变化既反映了消费结构的深层调整,也为扩充国内高端制表消费需求提供契机。 细分赛道趋势:二手经济与智能化功能成破局方向 在全球钟表市场面临营商挑战的背景下,部分高潜力细分赛道却展现出持续增长韧性,成为钟表企业在市场波动中稳住基本盘、寻找新增量的关键突破口。 01 二手经济:从“边缘市场”到“新增量市场” 二手经济是指通过二手物品的交易与再利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浪费的经济模式。国际范围内二手钟表的增长动能持续显现。 作为全球高端消费品的重要品类,钟表市场的二手交易活跃度与需求变化一直是行业风向标。据麦肯锡发布报告,全球二手表市场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25全年市场规模将达到约3120亿至3567亿元。而中国二手钟表市场亦交易活跃,早在2021年市场规模已达到1287.1亿元,众多钟表企业、线上平台着手挖掘市场蓝海。一家电商平台推出“DOU来订表”二手腕表专项活动,活动期站内相关主题视频曝光超3000万,累计发布视频350多条,活动目标增量完成度(在原有基准值上,新增目标的完成比例)近300%,为商家带来显著经济效益。 受二手市场增量影响,二手钟表市场全链条渐趋完善。从上游回收评估环节,到中游流通交易环节,再到下游售后保障环节,各节点均通过技术赋能、规则优化与资源整合实现效能提升,推动二手钟表市场向更透明、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随着交易规模扩大,市场对精准监管和专业化服务提出更高要求:海关、保税区加强针对高价值腕表出入境的合规鉴定能力,优化个人、公司二手手表通关效率;国内二手交易平台同样就“新表来源真伪”和“二手表交易”提出技术支持,共同维护二手手表交易生态环境。 二手钟表市场全链条的优化升级,本质上是消费趋势变化、识别标准更新、数字化赋能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价值偏好变化:消费者倾向“高性价比收藏”,二手高端表的溢价空间与保值属性契合需求; 规范产品来源:通过企业持续更新追溯管理技术,保障二手钟表的来源可靠(如“全套保卡”,以经过四代保卡变迁的劳力士为例,从纸本保单到2020年更新的采用NFC识别技术的形式),降低了交易的信任成本; 渠道数字化:垂直类二手表交易APP等线上平台通过AI鉴定技术与区块链溯源,解决传统二手市场的“真伪焦虑”。 对企业而言,布局二手业务不仅能挖掘存量用户价值(如品牌官方认证二手服务提升客户粘性),更可通过回收再销售触达中低消费群体,延伸品牌覆盖。 02 智能化:创新科技开辟增长空间 …

2025全球钟表市场进入平台期,中国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