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中俄经贸合作新政速览:免签、能源、投资政策驱动企业升级

长期以来,中俄经贸合作对维护区域稳定、促进互利共赢具有关键意义。过去数年间,两国政府高度重视双边合作,聚焦多领域协同发展,密集出台系列政策举措,为跨境企业营造更优营商环境。

 

中俄持续加深合作,扩大贸易市场规模

中国已连续14年稳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俄两国正同步增强“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据未来智库数据,中俄贸易关系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的特征,2022年至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总额从1871.69亿美元增长至2438.88亿美元,三年间增幅达30.3%,年均增长率超过9%,为开拓新合作夯实基础。

两国旅客出入境的便利性也映射出中俄市场规模的扩张态势。2024年中俄团队游互免签机制实施后,双向旅游流量突破100万人次,其中 ,中小企业商务旅客群体占35%,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领域。2025年9月2日,中国外交部发布消息,自2025年9月15日起至2026年9月14日,中国对俄罗斯普通护照持有者试行 “30天免签” 政策;而据中新网消息,俄方正也正“加快研究针对中国公民的对等免签政策”,以促进中俄经济贸易深度沟通。

聚焦多重领域,两国加强政策支持

 

01 能源合作:扩大传统产业优势

俄罗斯与中国能源需求高度互补。着眼能源进口,据中国石油新闻中心数据,2024年,中国对俄罗斯原油进口量升至1.0847亿吨,在中国原油进口占比达到19.6%;聚焦可再生能源产品出口,贸易咨询服务平台“俄数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光伏组件对俄出口额达28亿美元,同比增长67%,在光伏组件出口过程中,部分中国企业通过在俄罗斯建厂,采用 “中国核心部件 + 本地组装” 模式落实产品本地化生产,将成本降低18%。

能源是中俄合作的传统优势领域,也是当前经济提促政策发力的核心方向。2025年5月8日,中俄发布联合声明,表明要持续巩固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支持经营主体实施石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民用核能、煤炭、电力、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合作项目,维护相关跨境基础设施稳定运营,促进能源运输畅通。2025年9月中俄签署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建设与运营合作协议》,是双方合作深化、以整合区域能源互联的进一步举措。

02 跨境金融互通 :去美元化进程加快

针对跨境结算壁垒,中俄正聚焦“本币结算”方式,加速构建“去美元化”金融生态。本币结算指跨境贸易、投资或金融交易中,交易双方直接使用本国货币(而非第三国货币,如美元)进行计价、结算和资金收付的安排,具有降低交易成本、规避汇率风险、简化交易流程、强化金融自主等优势。

这一合作模式在中俄合作中具有重要影响。2024年3月27日,俄罗斯副总理透露,中俄两国金融合作不断深化,目前超过95%的贸易结算均以卢布和人民币进行。落点具体实践,2024年5月21日,中国银行和俄罗斯第二大银行VTB在上海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助推“去美元化”进程,双方约定在贸易结算中直接使用俄罗斯卢布和人民币,在投资银行、银行间贷款、贸易融资、资本市场交易方面展开广泛合作,并避免使用美元。

03 投资合作:优化企业营商成本

 

缩减负面清单

中俄通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指以清单形式将本国境内禁止和经政府许可才能够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汇总列出,各级政府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系列制度安排)与区域合作平台,降低包括对方国家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准入门槛。2024年11月1日,中国《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正式施行,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由31条压减至29条,其中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扩充了国际范围内的深层合作。尤其对俄罗斯企业而言,这一举措无疑是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契机,可见政策对于中俄经贸合作共赢的推动作用。

 

自贸区多维赋能,跨境服务高效融合

在政府规划的自贸试验区中,哈尔滨片区全力打造对俄合作产业链、金融链、科创链、物流链、服务链的“五链”融通新优势,构筑向北开放新高地。2024年12月26日,哈尔滨自贸片区对俄综合服务中心启动,11个专业窗口为对俄贸易企业提供企业注册、行业许可、外籍人员往来等服务支持,开拓合作渠道。

 

哈尔滨片区成立近五年间,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实际利用内资、进出口总额、新设外资企业数字,年均增速分别为48.4%、38.1%、31.6%,均高于全省和全市3个百分点以上,推动企业向高新专精技术发展。针对俄消费类电子产品加工区等平台类项目,在片区加快建设支持下,2023年中国一家企业首次引用俄气供暖发电技术,建设、调试“哈尔滨新区燃气热电联产项目”,并于2024年9月落地投产,以企业高产能带动产业集群建设。

中俄合作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跨境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小企业需要紧抓机遇,主动对接政策导向,深化在能源、金融、投资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在互利共赢中实现自身业务的拓展与升级,共同书写中俄经贸合作的新篇章。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