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茶叶发源地与主产国,茶文化传承千年。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对包含茶饮料在内的健康饮品需求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扩大,及“一带一路”贸易通道的打通,中国茶正突破固有边界,从单纯的商品贸易转向文化赋能的品牌输出,并实现可观的出口增长。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茶叶累计出口量20.07万吨,累计出口额7.15亿美元。那么,中国茶出口的关键动力究竟是什么?中小茶企又该如何抓住机遇,开拓全球市场?
茶道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上升:从“产品”到“文化”的附加值跃迁
中国茶的全球竞争力跃升,不仅依托于高品质与高标准,更深层的动力来自国际社会对茶文化的广泛认同。这种文化共鸣推动产业从“卖原料”转向“卖文化”,从“价格竞争”升级为“价值共鸣”。
文化先行:非遗全球传播
传统茶文化精髓的现代表达,是中国茶突破其“农产品”形象的关键。2022年,浙江“径山茶宴”作为“禅茶一味”的活态载体,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迅速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茶文化大使”:在法国巴黎“中国味道”主题展上,径山茶宴以“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的宋式雅集还原,让消费者直观感受东方茶文化,这种文化共鸣直接转化为市场认可,消费者对径山茶的品牌价值认同显著提升。
2025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径山茶价值达40.13亿元,较去年增长4.44亿元,同比增长12.44%;单位销量品牌收益达964.91元/千克,品牌经营力排名全国第六。据径山茶行业协会数据,截至2025年5月,径山茶已进入日韩、欧盟及北美市场,并在15个国家完成商标注册。
此外,径山茶核心产区更获得了美国USDA、欧盟ECOCERT等国际有机认证,其出口产品通过ISO 22000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国际跨境电商平台中更设有“径山茶国际电商专区”,通过直播带货、跨境B2B供应链服务,径山茶实现了茶叶、茶具、茶文化衍生品的一站式出海。

侨乡网络与本地化推广
海外华人社群是连接中国茶与全球市场的天然桥梁。浙江丽水青田凭借其覆盖欧洲、东南亚38.1万华侨优势,以打造茶叶出口集散地为目标,设置多重载体宣传推荐青田茶叶:除举办青田名优茶推荐会和“茶咖融合香飘世界”活动,更在西班牙、斯洛伐克建立青田茶叶海外销售点,设立“青田茶海外之窗”等。2024年9月,青田一家茶业公司成功通过海关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并在2025年2月完成了该公司黄寮基地的出口原料种植场备案工作,成为青田县首家同时获得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和出口原料种植场备案“双资质”的茶企,实现了从“茶园”到“茶杯”的全链条出口资质覆盖。
海外健康茶饮需求增长:从“传统饮品”到“生活方式”的需求适配
健康化与功能化趋势
全球健康消费浪潮下,对低糖、天然饮品需求持续增长,以欧美市场尤为显著。中国茶因“有机种植”、“天然健康”特性,契合海外消费者对轻负担饮品的追求,成为健康茶饮赛道的重要角色。 “中国有机茶之乡” 武义2024年产茶叶2.03万吨,全产业链产值57.29亿元,远销30余国。一家位于武义的有机茶企,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25年产品品牌价值评估达10.08亿元。该企业不仅拥有瑞士IMO有机食品认证、美国NOP认证和杭州中农认证中心有机茶三重认证,产品更远销英、美、日、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该茶企完成了230多吨外贸订单,2025年外贸订单意向已超过这一数字,预计全年订单量将达约300吨。

便捷化与场景创新
为适应当代消费者生活节奏加快与饮用场景多元化,茶饮产品逐步推广“小而便”的灵活形态。以茶胶囊为例,是一种通过特殊工艺,将茶叶加工后封装于胶囊的茶制品,只需放入胶囊饮料制造机中即可快速出茶。据格隆汇数据,2024年中国咖啡和茶胶囊市场规模达135.46亿元。出口方面,绿茶胶囊(含经特殊工艺精加工制成的抹茶胶囊)占支柱地位,随着国内产能提升与产品标准化程度提高,乌龙茶、白茶等茶胶囊出口规模也逐步扩大,成为推动产业增长的重要动力。
一家位于杭州的茶企作为全球唯一抹茶胶囊制造商,聚焦“送机器+卖胶囊”的商业模式,攻克低温研磨、标准化击打等技术难关,研发智能抹茶机。目前,该设备已获全球3000台意向订单,预计2025年9月正式量产。胶囊形式饮品在海外具广泛用户基础,茶胶囊以便捷特性契合了这一全球消费趋势,推动中国企业凭借技术突破与灵活的营销模式打开全球市场。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贸易便利化:从“政策壁垒”到“通道赋能”的环境优化
市场扩容与政策支持
“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区域经贸合作,为茶企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重要机遇。据《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茶叶进出口报告(2025)》,2024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茶叶出口量32.23万吨,同比增长2.22%。在“一带一路”框架下,针对茶叶市场的政策支持也进一步释放了茶企发展潜力。
外贸企业在开展出口业务时,常需应对各类成本压力,为助力外贸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退税、补贴扶持政策,以切实减轻企业经营负担、促进企业产业升级,有效增强其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优势。如贵州都匀市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等方式,减轻了茶叶企业的资金负担,支持企业实现生产规模扩张与先进设备引进。
物流渠道持续开拓
“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背景下,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成为破解茶贸运输瓶颈的重要因素,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为代表的新型交通方式,正助力扩大中国茶叶出口的物流版图。如今,成都、福州、合肥等多地都有专门搭载茶叶的火车班列开出,目的地多为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
2024年2月,自成都发车至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的中亚班列上,搭载了共55个40英尺集装箱、总重量1327吨的四川夹江茶叶,价值412万美元。这批茶叶的供货企业之一,自2019年2月自营出口茶叶以来,已5次承包国际茶叶专列;并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了四川茶企第一个海外仓,将市场扩展至中亚、非洲、中东、东欧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茶叶近8000吨,产值上亿元。

从文化认同到健康需求,政策赋能到通道突破,中国茶出口的“破局”之路是传统产业与全球消费趋势、国际经贸网络深度适配的结果,以上多重动力共同推动了中国茶产业向好发展。未来,中小茶企需进一步挖掘市场需求,强化质量标准与品牌建设,以契合时代的创新营销模式,在全球市场中持续提升竞争力,获取增长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