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格局动态演进,中东地区在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储备、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枢纽区位、人口结构年轻且不断增长等优势加持下,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通过深入了解中东营商环境变化,精准把握未来经济趋势,企业能够拓展海外增量市场、分散经营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详细梳理了中东多国在税收、银行金融、环保生产、入境许可等多个外贸关键领域的新政策动态,为企业在当地的投资与运营提供更清晰的指引。
中东国家经济规模
从地理范围看,中东主要包括西亚16国和北非7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2024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2025年中东地区各国的GDP总量预测排名为:沙特阿拉伯(11366亿美元)、阿拉伯联合酋长国(5686亿美元)、卡塔尔(2262亿美元)、科威特(1619亿美元)、阿曼(1113亿美元)、约旦(560亿美元)、巴林(495亿美元)、也门(162亿美元)。
为促进地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中东地区正从石油经济走向多元发展。如沙特阿拉伯推进“2030愿景”,目标到2030年非石油经济比重达到50%。同时,作为世界第六大石油生产国,阿联酋也在计划通过多重战略措施发展数字经济:在私营领域,“数字迪拜”战略带动区块链、云计算和5G等相关新兴技术广泛应用;在公共服务领域,阿联酋政府通过TAMM、DubaiNow等创新平台,实现跨部门数据整合与高效服务交付;而人才领域,阿联酋政府则通过开设多项面向未来技能的国家项目深化数字人才培养。在以上各项数字经济举措的推动下,2025年全球CEO论坛上阿联酋被评委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典范之一。
此外,为实现宏观转型,中东各国陆续出台各项营销政策,涵盖生产销售多个领域,助力企业获取更多红利。

中东营商政策汇总
01 税费领域
税费是影响企业运营成本与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中东地区,不同国家基于自身经济结构和发展目标制定了多样化的税收政策,甚至同一国家内不同商品的关税税率也有所不同,从而保护或促进特定产业。2025年1月,阿联酋财政部宣布将该国的逆向收税机制扩大至贵金属、宝石和珠宝首饰。增值税登记商户不再需要就这类商品向客户收取或代收增值税,而是由买方负责自行在报税表计算及申报增值税。该法令的施行将进一步巩固阿联酋贵金属和宝石贸易重要枢纽地位。
而针对企业运行,其他中东国家也因地制宜颁布相关法规。
- 对于初创企业:2025年6月5日,埃塞俄比亚部长理事会批准了该国首项初创企业法《埃塞俄比亚初创企业公告》,其中包括税务优惠。初创企业就开发产品和扩大规模而进口设备和软件,可享受关税和其他税务豁免优惠;
- 对于跨国企业:2025年1月1日, 阿联酋向跨国企业征收本地最低补足税的决定生效。据悉,这一决定是受全球反侵蚀税基(GloBE)规则要求:跨国企业为全球营运收入缴纳至少15%最低税的影响而推出。
除国家政策外,中东地区也有应用多国的地区性政策,如海湾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由沙特、阿联酋、巴林、科威特、阿曼和卡塔尔六国组成)实施统一关税机制,即对进口到这些国家的商品,只需缴纳一次关税,这一机制有力地强化了外部投资进入。
中国与中东经贸合作日益密切、双向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为保障跨境贸易与投资活动的顺畅开展、降低企业跨国经营的税收负担与合规风险,持续公布更新相关政策:如双边税收协议(两个主权国家为协调相互间税收分配关系、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逃税,通过谈判缔结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协议)。
目前6个海合会成员国均已同中国内地签署双边税收协定,阿联酋、沙特、科威特和卡塔尔已与中国香港签署双边税收协定,巴林与中国香港的签订的全面性避免双重课税协定(为两地企业及居民提供明确的税收法律框架,有效消除跨境所得的双重征税问题)也已于2025年3月正式生效。

02 银行金融领域
中东国家近年来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强化监管框架等方式持续优化银行金融环境,为企业跨境贸易与投资提供高效支持。
- 支付方面:2023年11月2日,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商务注册局颁布了《2023年分散式账本技术基金会规例》,制订有关设立和营运「分散式账本技术基金会」的规则。分布式账本技术即在同一网络内以不同数码账本记录并储存资讯的系统,用以确保数据安全准确。2024年11月17日,沙特中央银行发布适用于获准在该国提供电子钱包服务的电子货币机构的《电子钱包规则》(Electronic Wallets Rules)。该规则明确载列开设电子钱包、客户身份验证以及不活跃账户的分类定义与管理等条文,以及订明对电子货币机构的监管要求。
- 投资方面:2025年6月24日,埃塞俄比亚国家银行发布第SBB/94/2025号指令《银行业务及代表办事处发牌与续期规定》,同日即时生效。该指令开放银行业予外国投资者,国际银行现可以在当地成立子公司、分行、代表办事处,或与埃塞尔比亚国内实体成立合资企业,从而申请正式银行牌照。
03 环保生产领域
在全球“双碳”目标与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推动下,中东国家正从传统能源依赖型经济向绿色低碳模式转型,环保生产政策成为企业运营不可忽视的约束条件。中东各国通过立法设定行业排放目标等举措,引导企业将环境成本纳入经营决策。
阿联酋颁布的2024年第11号联邦法令,订立了基础设施、废弃物管理和能源等主要产业的排放目标,及规定特定行业必须制订气候应变计划,并交换气候变化冲击的数据。该法令已于2025年5月30日生效,推动企业积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各类废弃物中,塑料袋对环境有着多重负面影响,包括难以降解、长期污染土壤和水体、增加垃圾处理压力等。聚焦塑料袋污染,埃及政府把塑料购物袋纳入生产商延伸责任政策下的规管范围,在新法规中规定自2025年6月3日,塑料购物袋的生产商及进口商都必须在国家废物管理资讯系统网站注册,提交季度报告,说明已在本地市场出售的塑料购物袋总重量,并按每公斤塑料袋37.5埃及镑(0.74美元)的标准支付废物处理费。

04 入境许可领域
入境许可是外贸活动的重要制度保障,直接影响贸易安全与效率。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商务人员、技术专家、售后服务团队等跨境流动的便利性直接影响订单洽谈、设备安装调试、技术合作等核心环节的推进。合理的入境许可管理能通过优化通关流程、提供便利化措施,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提高贸易效率;还能通过调控产品进出口数量与品类,保护国内产业,助力产业结构升级,最终推动外贸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香港,具有成熟贸易网络、健全金融法律体系,是中国内地与中东贸易的重要枢纽。2025年5月15日起,香港特区护照持有人可免签证前往卡塔尔和阿联酋境内旅游,最长可逗留30天;而阿曼则将香港特区护照持有人的免签证入境期限由10天延长至14天,同样由2025年5月15日生效。
中国与中东贸易投资往来密切,据北大汇丰智库数据,2024年中国与中东双边贸易额达到4872亿美元,同比增长2.0%。其中,中国主要向中东地区出口电子电气类产品,进口油气与矿产品。此外,根据《2024年中国“一带一路”投资报告》,2024年中东国家获得390亿美元中国投资和建设合同,其中沙特阿拉伯以190亿美元位居首位。在这一增长趋势推动下,针对中国内地,中东各国施行了便利化入境许可政策:据中国驻阿联酋大使馆发布公告,持有效期6个月以上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可免签入境阿联酋,每180天内总停留时间不超过90天;阿曼则于2020年12月起即对中国公民实行只需支付一定费用的14天免签入境政策;持有有效美国、加拿大、英国或申根签证的中国公民,在阿曼可办理不超过30天的落地签证。

合规布局,赢在中东,
中东政策动态迭出,企业需紧跟税费优化、
金融开放、绿色转型等趋势,
以合规经营和前瞻策略开拓这片新兴蓝海。
抓住政策红利,实现全球化跃升!
立即行动,中东机遇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