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夜城、秦淮灯会、万岁山武侠城……这些兼具文化韵味与现代感的夜游场景,正成为城市消费的新名片。目前,在政府与企业协力探索的背景下,“夜间经济”已成为消费升级新支点,“十四五”规划更明确了夜间经济的战略地位。因而作为夜游场景的氛围引擎,照明产业正实现从“照亮场景”到 “点亮商业”的功能转变,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
从夜景“亮化”到经济“活化”:照明产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夜间经济”作为新型文旅业态,激活了多领域商业格局。早在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即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并强调“支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丰富文旅业态,举办民俗演艺、灯会庙会、光影秀等活动;支持各地对消费集聚商业区的夜间照明和夜景灯光升级改造”。基于国家层面政策引导,多地配套出台专项规划,将灯光经济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真正从夜景“亮化”达到形象“美化”,实现经济“活化”(通过政策引导或资源整合,激发经济内在活力,推动存量资源高效转化与新增价值创造)的可持续发展。
据央视网数据,2024年中国夜间经济市场(包含旅游观光、购物、餐饮、影视等城市消费经济)规模已达50.25万亿元,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表明,60%以上的国内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文旅部数据则显示,2024年国内夜游项目客流量占比已达景区总客流42%,而灯光设计对游客停留时间的影响权重超过35%,高品质灯光成为提升夜间经济增量的重要媒介。
借力多项政策支持及民众游玩需求增长,截至2024年底,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照明市场规模已突破1800亿元人民币,其中景观灯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市场规模达约420亿元。据智研咨询平台数据,2024年中国LED景观照明市场总规模为403亿元,其中城市规划照明、园林景观照明分别占比约51.0% 、7.4%,这两大照明需求成为照明市场增长的重要支柱。

夜间经济深度赋能照明产业释放增长潜力
得益于夜间经济浪潮,中国照明产业大力挖掘“光经济生态”,在政策驱动、技术升级与海外市场拓展的多重机遇下,迎来新一轮发展黄金期。
政策驱动
政府为发挥夜间经济利好,实施多项照明产业政策,加大产业集群、基建配套升级等推进力度,2025年全国多地持续深化城市亮化工程。
基建工程升级方面
政府通过系统性升级城市基础照明设施,既提升夜间环境安全性与美观度,又释放道路、桥梁等场景的经济活力。其中,上海市计划完成14座苏州河桥梁景观灯光改造及内环高架路沿线亮化提升,同步推进130公里架空线入地工程,以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照明功能;重庆市则通过“城建六大攻坚行动”推动隧道、桥梁等重大项目配套建设口袋公园和体育公园,进一步激活道路照明需求。

02 文旅项目方面
各地通过”灯光+文旅”的跨界融合,将传统景观照明升级为沉浸式消费场景,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夜间经济IP。如上海市计划打造10个夜间消费集聚区,举办“上海国际光影节“等标杆活动,推动“演艺+灯光“联动模式。
03 产业集群方面
通过建设专业园区、搭建行业平台、促进跨领域协作,地方政府着力构建照明产业生态圈,推动技术、设计与制造的深度融合。广东中山古镇镇政府提出,要以高质量建设照明灯饰行业“五个中心”(产业、贸易、设计、信息、技术)为核心,规划建设低碳环保产业园、智能光电产业园等千亩级产业平台。
技术升级
政策实施催生了市场需求,进一步激发技术创新升级,反哺夜间经济场景拓展,形成双向赋能。
01 创意化应用
在照明产业应用中,灯光正逐步从辅助功能工具转型至文化媒介,成为传递文化内涵、创造沉浸体验的核心叙事载体。
以宁波象山影视城的数字孪生灯光秀(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在虚拟世界中实时映射并动态控制现实中的灯光表演,实现虚实交互的光影艺术)为例,通过虚拟现实(VR)实现 “城墙游龙” 特效,采用 “冷白光勾勒建筑轮廓 + 暖黄光渲染历史氛围” 的分层打光法,使仿古唐代城墙在夜间形成独特的视觉标识,通过沉浸式光影体验凸显影视城“唐城建筑群”IP特征。
中国长沙一家餐饮文化综合体品牌则采取交互技术,在高停留区域采用 “动态聚光 + 香味联动” 设计,当消费者靠近时,灯光自动聚焦并释放食物香气,以“灯光引导”强化了商品视觉焦点、游客感官情绪,提升消费意愿,实现客单价提升120%。
02 智慧化升级
智能化照明能有效应对夜间经济对创意灯光和节能性的双重需求,正成为景观照明发展的重要方向。2024年,智能化景观灯在新增项目中的渗透率已达37%,预计2025年全年将突破45%。这类景观灯具备远程控制、实时监控、能耗管理、环境感应等功能,可根据不同场景和时段自动调整灯光效果,为游客带来个性化体验。据中国报告大厅数据,预计到2030年,智能景观灯市场份额将从目前的15%提升至30%。
此外,智能化景观照明更为企业拓展市场空间与利润增长点提供了新的可能。一家以智慧城市新场景和文化照明为主要业务的系统方案提供商,专注智能化投资、研发与生产,其研发的AI智慧路灯,集成了激光雷达、通信设备和云端智能系统等技术,在提供基础照明的同时,还支持交通事故预警、低空无人机调度、静态交通管理等功能。2023年,该公司即实现营收6.08亿元,同比增长40.34%,其中城市照明产品研发制造业务销售收入为3.84亿元,较2022年同比增长12.38%。

海外出口稳健上扬
国内政策与技术迭代的双重动力,最终转化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2024年,中国照明百强企业业绩总和达1828亿元,并打开了海外出口窗口。据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测算,2024年中国照明行业全年销售规模约5800亿元人民币。从出口情况看,2024年照明产品出口总额约561亿美元,出口总额稳定维持在历史高位水平,未见明显下降趋势。
夜间经济通过延伸时间、空间场景,可为城市经济带来有效增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LED灯具生产国和出口国,在夜间经济的持续渗透下广泛出口各国家地区。以国家划分,据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统计,2024年中国照明产品出口额排名前十的市场分别为:美国、德国、马来西亚、英国、新加坡、越南、日本、荷兰、泰国和印度,前十国家共出口约28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约占中国照明出口额50%。夜间经济持续繁荣,推动中国照明全球输出,智能技术与产业集群优势助力国际化合作纵深推进。

夜间经济浪潮下,城市照明产业正加速向“光科技+文旅+消费”的复合生态演进,应用场景不断丰富。这一趋势下,中小企业迎来重要发展契机,需紧抓政策红利与技术迭代机遇,于夜间经济新蓝海中寻找商机,实现照明产业规模的提升。
把握行业风向,共启光耀未来。2025年香港国际秋季灯饰展即将启幕,将汇聚前沿照明行业资源,为参展商提供对接国际市场合作的窗口。即刻注册登记,获取参会资格,携手探索灯光经济的无限可能。
即刻注册登记 深度拓展灯饰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