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正以强劲态势席卷着各个行业。医疗领域作为关乎人类健康与福祉的重要板块,也在持续更新迭代的科技手段赋能下,逐步重塑行业生态,通过智慧医疗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信息化互动,助力精准医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不断增加,全球范围内,智慧医疗市场需求迅猛增长,站在出海新起点,中国医疗科技企业为提升竞争力、拓展业务空间,正着力加速推进海外市场布局。
全球智慧医疗市场需求增长现状
近年来,全球智慧医疗市场显示出持久且高速增长的发展趋势。根据权威市场研究机构数据,2023年智慧医疗市场规模为2101.2亿美元,复合增长率(CAGR)12.15%,预计到2030年将达4690.4亿美元。在此市场环境下,智慧医疗技术渗透率全面提升,远程问诊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常规医疗服务方式,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在多个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准确率不断提高。聚焦中国市场,2023年中国智慧医疗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2.85亿元,增长态势强劲;预计2025年全年这一市场规模将突破120亿元。

中国智慧医疗企业出海的机遇与挑战
出海机遇
1.1 政策支持力度增强
近年来,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支持智慧医疗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通过财政补贴、专项基金等方式鼓励医疗机构引入先进的智慧医疗技术和设备。欧盟推出数字医疗战略,支持远程医疗和AI诊断技术发展;德国聚焦智慧医疗推出相关战略规划,要求医院加速数字化转型。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医疗建设,《“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已将智慧医疗纳入国家战略,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规划专项财政拨款重点推动智慧医疗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已建成多家“智慧医院”示范单位,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医疗服务模式,为智慧医疗出海奠定了坚实基础。商务部也明确了智慧医疗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方向,将“互联网+医疗”等服务消费条目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培育面向国际的医疗市场。
1.2 科学技术持续发展
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AI等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与成熟,智慧医疗的技术基础日益坚实。中国智慧医疗企业数量已超过300家,各企业持续聚焦创新,研发投入逐年增加,其中AI医疗领域的研发投入占比显著,主要用于算法优化、模型训练和临床应用研究,为远程诊疗、智能诊断、电子病历管理等提供了可能。具体而言,一中国健康医疗品牌,以“云基建”为基础、“云药房”为核心、“云医院”为引擎,实现了远程医疗服务的广泛覆盖,2023年该品牌净利润实现明显增长。同时,一家中国智慧医疗平台,专注于一站式慢性病管理,深度融合AI技术与供应链管理创新,自主研发两大垂直模型,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决策支持、数字营销变现等需求,营收增长显著。随着技术成熟与模式创新,中国智慧医疗企业正加速“走出去”,深入新兴市场。

1.3 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加速
现阶段,全球老龄化趋势持续加剧,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到2050年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22%;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持续增长。老年人群的增多使慢性病患病率随之提升,老年人口基数与慢性病管理需求,正成为中国数字健康服务增长的新引擎。
受慢性病的高发病率等影响,全球远程医疗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中国头部科技公司陆续加入超算医疗健康远程服务领域,推出的各个医疗服务平台已在全球多个地区落地应用,中国在该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面临挑战
2.1 法规政策与技术标准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智慧医疗产品和服务的法规与政策要求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在医疗器械的注册审批方面,各个国家地区的标准和流程各不相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医疗器械实行基于风险的分类管理,欧盟则采用医疗器械指令(MDR)和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法规(IVDR),这些差异虽然给中国智慧医疗产品准入带来了一定困难,但也促使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研发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针对性优化产品设计、开展临床试验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一些国家或地区对医疗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如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对医疗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和共享都做出了详细条例,要求企业在处理医疗数据时必须获得患者的明确同意,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保护数据安全,促使出海医疗科技企业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为开拓市场建立信任基础。
2.2 目标市场竞争激烈
全球智慧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老牌医疗科技企业及当地新兴企业在技术研发、品牌影响力、市场份额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推动市场竞争格局日趋白热化。聚焦AI辅助诊断领域,北美AI辅助诊断占据较大市场份额,而欧洲位居第二大市场地位。同时,亚太地区AI辅助诊断市场增长迅速,份额持续提升。
2.3本地化适应挑战
进入国际市场时,企业需要面对语言、文化、医疗体系等差异带来的适应性挑战。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往往需要深度融入当地医疗生态,这要求企业具备强大的本地化能力和跨文化合作经验。同时,不同地区的医疗支付体系和商业模式也存在显著差异,需要企业精准把握市场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商业策略。

多维度洞察,掌握企业破局策略
01 推进技术创新研发
技术创新对提升智慧医疗产品竞争力至关重要,企业需加大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入培养专业人才,基于自身核心竞争力,打造“拳头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输出“平台+服务+硬件”组合模式,建立完善智慧医疗生态体系,以矩阵式解决方案加速产品出海。一家专注于AI技术的中国校办医疗科技企业,近年来持续加大对智慧医院服务、智医助理和AI辅助诊疗平台的研发投入,其智医助理产品已在多个国际展会展出,连接国内外行业合作伙伴,加速欧洲、美加澳新、东南亚等区域业务布局,智慧医疗业务营收实现显著增长。
02 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在智慧医疗领域,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同样不可忽视。近期,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印发的医药行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强调:打造符合医药质量管理规范体系的系统解决方案。这一政策导向要求企业“强化标准引领,加强质量支撑”,需要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控制及对产品安全性的评估和监测,以确保产品合规、高质,并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

03 开拓新兴市场合作
智慧医疗行业各中小企业需积极开拓新兴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企业应把握目标市场需求,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可以通过参加国际展会、举办产品推介会等方式,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加强与新兴市场客户的沟通与交流。在多元化市场布局下,可降低运营风险,提升业绩营收。如在南京举办的医疗器械企业出海策略论坛,通过聚焦智慧医疗等产品出海税务实操、出海物流策略等,为中国医疗企业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提供指导。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也在健康卫生服务专题设置“医疗+AI”互动体验专区,突出展示医疗机器人等医工结合新成果,为跨地域企业提供合作新通道,提速国产高端医械出海。
04 构建国际化人才团队
出海发展离不开具备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应重视国际化人才引进和培养,组建熟悉目标市场法规政策、文化习惯、医疗体系的专业团队。同时,加强与当地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的人才交流合作,建立本地化运营团队,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
在全球智慧医疗市场需求的增长下,中国医疗科技企业凭借技术积淀与本土经验,正持续开拓出海新机遇。从深耕远程诊疗、AI辅助诊断等多元化应用场景,到深化新兴市场合作,构建全球化服务网络。未来随着更多高新产品赋能,中国企业将为全球智慧医疗注入更强劲的出海动能,实现业绩全面增长。
想了解更多医疗新兴科技与前沿市场趋势?想与行业人士零距离对话,开展深度业务合作?欢迎关注即将于本月26日至28日举行的香港国际医疗及保健展,助力您的品牌获取多重商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