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出行将成主流,中国企业扩大东南亚市场探寻新发展
21世纪初,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新能源电车产业横空出世,并在这几十年的发展中呈现出一片向好的趋势。随着国民环境意识的不断提升,油价持续上涨,电车市场不断扩大,产生新的商机。电车出行符合人们的环保出行理念,能更好地应对碳排放、大气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获得全球广大车主的青睐。用户的需求吸引了中国电车企业的目光,为进一步扩大世界市场,电车出海成为关键点,东南亚市场成为中国电车企业的一大选择。 面对驳杂的世界市场,东南亚地区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电车企业出海的首选? 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矿产资源 东南亚地区与中国的地理位置相邻,这一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使得中国电车企业能够缩短电车生产的供应链,通过陆路交通,中国电车企业便可以便捷地将产品运送至东南亚市场,从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保证两地物流的高效运行。地理上的便利性使得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拥有悠久的交往渊源,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使得中国电车企业在出海时可以减少文化隔阂,增强市场文化认同感。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作为全球最大的岛屿之一,盛产电池原料。据钛媒体报道显示:印尼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镍矿床之一,其镍储量全球第一(占全球22%以上),镍产量超过全球产量的37%;去年印尼还跃升为第二大钴生产国,占全球钴产量的近5%。除此之外,印尼也拥有充足的其他电车零部件原料金属矿,其锡储量全球第二,钴储量全球第三,铜储量全球第七。[1]矿产资源的绝佳优势,对中国电车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以电车电池不可或缺的镍为例,中国在印尼的镍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不仅扩建新设施,更大力开采资源。该元素可以提高材料活性,提高能量密度,有助于提高材料容量,要想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车辆续驶里程,当前行业主流观点也是在研究高镍电池方向。所以对于中国电车企业来说,争夺上游资源也是战略重点。而这也是推动中国电车出海的因素之一。 广阔的市场需求 除了方便贸易往来的地理位置,及东南亚地区提供了所需的原料矿产资源,还有其庞大的市场也助力了中国电车企业出海。根据新华财经报告显示,东南亚六国(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和新加坡)的电动汽车(EV)市场将迎来显著增长。预计到2035年,这些市场的电动汽车销售额将从2021年的20亿美元增长到800亿至1000亿美元,销量约达850万辆。[2]这一预期的迅猛增长,与亚洲开发银行对东盟经济整体看好,并预计2024年东盟经济将增长5%相吻合,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将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入中产阶级行列,东南亚对于电车消费能力也将进一步升级。除此之外,东南亚人口数量高达6.7亿,该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大约70%的人口在40岁以下,平均年龄约为28岁,年轻人的消费理念往往更加超前,为中国电车企业的出口带来商机。如印尼年轻人追求及时行乐,月光族的比例很高,他们更喜欢提前预支薪水做月欠族。[3]而电车作为大型商品,能否通过按揭提前购买成为了消费者考虑的重要因素,未来东南亚的经济态势仍将稳步提升,体现出广阔的市场需求。年轻人口是电车市场的消费潜力,他们不断觉醒的环保意识,超前的消费观念和不断提高的消费能力,使东南亚成为电车市场的沃土。但也同样存在价位高、性能低的汽车产品一时垄断市场的现象。 低配高价现象的存在 东南亚地区市场规模庞大,在自上个世纪60年代,日系汽车进军该汽车市场时就有所体现。日本汽车企业不断耕耘,逐步垄断东南亚汽车市场,形成以日系车主导的市场模式,也将东南亚打造成日系汽车的海外生产基地。日系车在东南亚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限制了产业竞争,进而导致了低配高价(即配置低端却仍以极高的价格售卖)现象的长期存在。而中国电车产品在研发上的高配置,给中国电车企业带来了巨大的优势,中国电车续航里程数高,意味着消费者的行程范围扩大,可以到达更远的目的地。此外,有中国新兴汽车民营企业研发出高性能智能电动SUV等,还配备了自动驾驶、混合动力系统(这表明驾驶者可以在电动和燃油两种模式中切换)等先进功能,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由于中国电车企业实行科技开源(即将所有的技术公开给所有人,所有人都可以使用),各大企业都掌握着高新生产技术,并不断优化,从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形成价格优势,提升自我竞争力,形成了中国新能源电车高配低价的局面。随着电车研发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电车企业凭借着自身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优势,为东南亚消费者提供具有高性价比的电车产品,打破长久以来日系车垄断东南亚汽车市场的格局,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中国电车企业的东南亚本土化生产 有一中国电车企业在东南亚市场立足后,菲律宾、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争相向其抛出“橄榄枝”,他们希望这家电动汽车巨头能在当地建造电动汽车工厂,体现中国电车企业出海宽松的市场环境。同时,东南亚多个国家政府颁布税收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如泰国政府向购车者提供补贴,还向电动汽车企业提供扶持资金,并规定从2024年开始享受政府扶持资金的电动汽车企业须在泰国建立生产基地。这些举措扶持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吸引了来自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投资,从而加速实现从燃油车向电动车的转变。 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挖掘东南亚潜力市场 东南亚国家的本土化生产的政策扶持使得中国电车企业更加跟进技术上的革新。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电车市场,历经多年发展,中国动力电池技术已经跟上了国际领先水平。并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推进电池技术、驱动系统、智能化网联、轻量化材料、先进制造工艺及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创新,形成了拥有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和技术优势,从而为中国电车企业出口东南亚地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东南亚部分国家的电动汽车渗透率较低,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印度尼西亚共售出12,000辆电动汽车,约占汽车总销量的1%。泰国电动汽车销量是印尼的7倍,马来西亚则是其3倍。[4]东南亚的电动二轮车市场的发展潜力也相对较大。截至2023年,电动二轮车在东南亚市场的渗透不到1%,未来成长空间巨大。印尼电动二轮车销量从2022年1.7万辆提升至2023年6.2万辆,增幅262%;越南二轮车电动化率约10%,为东南亚电动化率最高的国家。东南亚多国政府出台积极政策,如柬埔寨的电动交通转型规划及越南提供的电动二轮车注册费减免、牌照优惠和购车补贴等激励措施,旨在推动汽油车向电动车的转变。东盟制定了《2016—2025年吉隆坡交通战略计划》,以促进地区国家向更清洁、更可持续的交通系统过渡。该计划提出,东南亚地区将为电车企业创造有利的商业环境和投资环境,优化可持续材料和资源的生产和使用。这一系列举措无疑为该地区电车市场的崛起铺设了政策基石。在此背景下,中国电车企业致力于完善自身,提升产品优势,不断加大对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和电控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投入,如推进电池管理技术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充电监控、电池剩余电量(SOC)估算、当前的电池容量(SOH)预测及热管理技术也随着计算机技术及通讯技术的发展,不断取得进步,使电车更加智能化,优化用户的使用感受,从而增加在东南亚电车市场的竞争力,牢牢把握东南亚地区的潜力市场。 在东南亚市场上,中国电车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今这样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得益于企业自身的不断优化和发展,也得益于东南亚市场与中国新能源行业相契合。中国电车企业与东南亚市场协作,共同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促进优势互补和助力绿色发展。针对未来更多国家电车企业在东南亚市场的涌入,新能源电车行业需要建立和维持长期竞争力,中国电车企业可以努力提供极具价格和品质优势的产品,从而延续中国新能源电车在东南亚市场的畅销盛况。中国电车的出海,实现了“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转变,拉动零部件产业出海和技术标准的输出,也提升了中国电车企业在环保等社会问题上的品牌形象。 【*】参考数据: [1][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0355790236161572&wfr=spider&for=pc [2]https://www.yidaiyilu.gov.cn/p/0NK9TAF7.html [4]https://view.inews.qq.com/k/20231017A08KWW00?no-redirect=1&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