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干货

洞悉国际市场,助力出海之路

外贸干货

电气化出行将成主流,中国企业扩大东南亚市场探寻新发展

21世纪初,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新能源电车产业横空出世,并在这几十年的发展中呈现出一片向好的趋势。随着国民环境意识的不断提升,油价持续上涨,电车市场不断扩大,产生新的商机。电车出行符合人们的环保出行理念,能更好地应对碳排放、大气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获得全球广大车主的青睐。用户的需求吸引了中国电车企业的目光,为进一步扩大世界市场,电车出海成为关键点,东南亚市场成为中国电车企业的一大选择。 面对驳杂的世界市场,东南亚地区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电车企业出海的首选? 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矿产资源 东南亚地区与中国的地理位置相邻,这一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使得中国电车企业能够缩短电车生产的供应链,通过陆路交通,中国电车企业便可以便捷地将产品运送至东南亚市场,从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保证两地物流的高效运行。地理上的便利性使得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拥有悠久的交往渊源,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使得中国电车企业在出海时可以减少文化隔阂,增强市场文化认同感。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作为全球最大的岛屿之一,盛产电池原料。据钛媒体报道显示:印尼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镍矿床之一,其镍储量全球第一(占全球22%以上),镍产量超过全球产量的37%;去年印尼还跃升为第二大钴生产国,占全球钴产量的近5%。除此之外,印尼也拥有充足的其他电车零部件原料金属矿,其锡储量全球第二,钴储量全球第三,铜储量全球第七。[1]矿产资源的绝佳优势,对中国电车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以电车电池不可或缺的镍为例,中国在印尼的镍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不仅扩建新设施,更大力开采资源。该元素可以提高材料活性,提高能量密度,有助于提高材料容量,要想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车辆续驶里程,当前行业主流观点也是在研究高镍电池方向。所以对于中国电车企业来说,争夺上游资源也是战略重点。而这也是推动中国电车出海的因素之一。 广阔的市场需求 除了方便贸易往来的地理位置,及东南亚地区提供了所需的原料矿产资源,还有其庞大的市场也助力了中国电车企业出海。根据新华财经报告显示,东南亚六国(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和新加坡)的电动汽车(EV)市场将迎来显著增长。预计到2035年,这些市场的电动汽车销售额将从2021年的20亿美元增长到800亿至1000亿美元,销量约达850万辆。[2]这一预期的迅猛增长,与亚洲开发银行对东盟经济整体看好,并预计2024年东盟经济将增长5%相吻合,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将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入中产阶级行列,东南亚对于电车消费能力也将进一步升级。除此之外,东南亚人口数量高达6.7亿,该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大约70%的人口在40岁以下,平均年龄约为28岁,年轻人的消费理念往往更加超前,为中国电车企业的出口带来商机。如印尼年轻人追求及时行乐,月光族的比例很高,他们更喜欢提前预支薪水做月欠族。[3]而电车作为大型商品,能否通过按揭提前购买成为了消费者考虑的重要因素,未来东南亚的经济态势仍将稳步提升,体现出广阔的市场需求。年轻人口是电车市场的消费潜力,他们不断觉醒的环保意识,超前的消费观念和不断提高的消费能力,使东南亚成为电车市场的沃土。但也同样存在价位高、性能低的汽车产品一时垄断市场的现象。 低配高价现象的存在 东南亚地区市场规模庞大,在自上个世纪60年代,日系汽车进军该汽车市场时就有所体现。日本汽车企业不断耕耘,逐步垄断东南亚汽车市场,形成以日系车主导的市场模式,也将东南亚打造成日系汽车的海外生产基地。日系车在东南亚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限制了产业竞争,进而导致了低配高价(即配置低端却仍以极高的价格售卖)现象的长期存在。而中国电车产品在研发上的高配置,给中国电车企业带来了巨大的优势,中国电车续航里程数高,意味着消费者的行程范围扩大,可以到达更远的目的地。此外,有中国新兴汽车民营企业研发出高性能智能电动SUV等,还配备了自动驾驶、混合动力系统(这表明驾驶者可以在电动和燃油两种模式中切换)等先进功能,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由于中国电车企业实行科技开源(即将所有的技术公开给所有人,所有人都可以使用),各大企业都掌握着高新生产技术,并不断优化,从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形成价格优势,提升自我竞争力,形成了中国新能源电车高配低价的局面。随着电车研发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电车企业凭借着自身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优势,为东南亚消费者提供具有高性价比的电车产品,打破长久以来日系车垄断东南亚汽车市场的格局,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中国电车企业的东南亚本土化生产 有一中国电车企业在东南亚市场立足后,菲律宾、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争相向其抛出“橄榄枝”,他们希望这家电动汽车巨头能在当地建造电动汽车工厂,体现中国电车企业出海宽松的市场环境。同时,东南亚多个国家政府颁布税收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如泰国政府向购车者提供补贴,还向电动汽车企业提供扶持资金,并规定从2024年开始享受政府扶持资金的电动汽车企业须在泰国建立生产基地。这些举措扶持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吸引了来自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投资,从而加速实现从燃油车向电动车的转变。 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挖掘东南亚潜力市场 东南亚国家的本土化生产的政策扶持使得中国电车企业更加跟进技术上的革新。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电车市场,历经多年发展,中国动力电池技术已经跟上了国际领先水平。并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推进电池技术、驱动系统、智能化网联、轻量化材料、先进制造工艺及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创新,形成了拥有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和技术优势,从而为中国电车企业出口东南亚地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东南亚部分国家的电动汽车渗透率较低,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印度尼西亚共售出12,000辆电动汽车,约占汽车总销量的1%。泰国电动汽车销量是印尼的7倍,马来西亚则是其3倍。[4]东南亚的电动二轮车市场的发展潜力也相对较大。截至2023年,电动二轮车在东南亚市场的渗透不到1%,未来成长空间巨大。印尼电动二轮车销量从2022年1.7万辆提升至2023年6.2万辆,增幅262%;越南二轮车电动化率约10%,为东南亚电动化率最高的国家。东南亚多国政府出台积极政策,如柬埔寨的电动交通转型规划及越南提供的电动二轮车注册费减免、牌照优惠和购车补贴等激励措施,旨在推动汽油车向电动车的转变。东盟制定了《2016—2025年吉隆坡交通战略计划》,以促进地区国家向更清洁、更可持续的交通系统过渡。该计划提出,东南亚地区将为电车企业创造有利的商业环境和投资环境,优化可持续材料和资源的生产和使用。这一系列举措无疑为该地区电车市场的崛起铺设了政策基石。在此背景下,中国电车企业致力于完善自身,提升产品优势,不断加大对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和电控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投入,如推进电池管理技术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充电监控、电池剩余电量(SOC)估算、当前的电池容量(SOH)预测及热管理技术也随着计算机技术及通讯技术的发展,不断取得进步,使电车更加智能化,优化用户的使用感受,从而增加在东南亚电车市场的竞争力,牢牢把握东南亚地区的潜力市场。 在东南亚市场上,中国电车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今这样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得益于企业自身的不断优化和发展,也得益于东南亚市场与中国新能源行业相契合。中国电车企业与东南亚市场协作,共同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促进优势互补和助力绿色发展。针对未来更多国家电车企业在东南亚市场的涌入,新能源电车行业需要建立和维持长期竞争力,中国电车企业可以努力提供极具价格和品质优势的产品,从而延续中国新能源电车在东南亚市场的畅销盛况。中国电车的出海,实现了“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转变,拉动零部件产业出海和技术标准的输出,也提升了中国电车企业在环保等社会问题上的品牌形象。 【*】参考数据: [1][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0355790236161572&wfr=spider&for=pc [2]https://www.yidaiyilu.gov.cn/p/0NK9TAF7.html [4]https://view.inews.qq.com/k/20231017A08KWW00?no-redirect=1&web

Read More »
外贸干货

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在21世纪的全球经济舞台上,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重塑着世界贸易的格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互联网的普及,服务贸易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形式,正逐步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成为了各国政府和企业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多重因素驱动服务贸易发展 服务业增长:服务贸易的坚固基石 过去一年中,中国经济列车在稳健恢复的轨道上加速前行,服务业以其显著的增长动能,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领航角色。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1],2023年上半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提供服务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为33万亿元,同比增长6.4%,占GDP56%,高于去年同期1.6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6.1%,为中国服务贸易的平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纵观全球,服务业已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发展中国家2/3的就业和发达国家4/5的就业均来自服务业。  政策绿灯:服务贸易发展的加速器 与此同时,政策红利如同春风化雨,为服务贸易的蓬勃发展铺设了宽广道路。2023年12月份,国务院印发的《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提出,“加快服务贸易扩大开放”“提升自由贸易账户系统功能,优化账户规则,实现资金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与境外间依法有序自由流动”。这些积极政策导向,为服务贸易的拓展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数字经济:引领服务贸易未来航向 数字经济凭借其强大的连接力和效率倍增效应,成为服务贸易革新与拓展的核心驱动力。其中,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服务贸易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实现了服务的即时化、个性化与全球化传递。从在线教育到远程医疗,从数字娱乐到金融科技,服务贸易的边界不断拓展,价值链条持续深化,为参与其中的国家与企业开辟了广阔的增长蓝海。  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2],2022年全球数字服务贸易规模为3.82万亿美元(最新数据将于今年9月更新),同比增长3.9%,占全球服务贸易的53.7%。这深刻地体现了数字经济是服务贸易的加速器,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先生说:“数字技术的革命为服务贸易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新的动力,信息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持续推进,经济全球化进入数据驱动新的阶段。”  服务业的稳定增长、积极的政策环境与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共同促成了服务贸易的迅猛增长。而要提升服务贸易在全球数字经济舞台上的竞争力,其核心在于发展数字贸易。当前,如何加速数字贸易发展步伐,已成为世界各国亟须应对的核心战略挑战。  引领数字贸易浪潮的三大要素 数字基础设施:强基固本 要想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加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首要任务。具体策略如下:  加速未来技术基础设施部署。全力推进5G网络、区块链技术、数据中心及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的基础建设,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加快数据中心网络构建。构建由国家级、区域级、城市级及企业级数据中心交织的立体化架构,以满足不同层级的数据存储与处理需求。 大力发展云服务。积极推广云服务的广泛应用,创新多场景解决方案,深度融合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等云服务模式与实体经济,催化产业升级。  .本土软件创新与生态构建。加大对本土软件开发的支持力度,加快生态圈建设,同时建立健全开源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激励创新与共享。 扩展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版图。扩充通信与计算机信息产业的规模,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构建闭环的产业链生态系统,确保技术自给自足与国际竞争力的双重提升。   这些策略协同作用,为数字经济的繁荣兴盛构筑了稳固基石,而区域间的比较优势则是滋养数字经济成长的关键养分。  区域比较优势:营养补给 各地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比较优势,构建互惠互补的区域开放新生态,激发数字贸易的新动力。通过协同建设区域内的公共资源设施,携手探索创新模式、新兴业态、未来应用场景及高效管理体系,共绘发展新蓝图。此外,建立成果普惠机制,增进区域间企业的协同创新力,编织紧密的区域数字贸易合作网,加速科技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变。而对于具备条件的区域,则可加速布局数字贸易会展与合作交流的高端平台,拓宽服务网络的辐射范围,提升其开放性和稳定性,助力数字贸易发展。  发展模式多元化:百花齐放 在数字贸易不断演进的航道上,企业战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图景:一部分企业致力于渠道创新的前沿探索,以线上平台为核心,融合线下体验,编织出一张全面覆盖市场的渗透网络,有效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另一批企业则采取针对B端(企业端)与C端(消费端)双轮驱动策略,一方面不断优化对企业客户的服务,另一方面深度满足消费者需求,通过这种双向促进的动态平衡,不断扩大市场版图,巩固其行业地位。还有企业专注于本土化深耕,加速产品及营销策略与本土文化的深度融合,精准对接本地消费者的偏好,赢得市场的青睐。  这些多样的发展模式,无一不是企业基于自身特点和所处发展阶段的深思熟虑之选,它们共同指向一个目标: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的成长,加速推进数字经济的转型升级进程。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增强服务贸易竞争力,关键在于实施务实且具有前瞻性的策略。特别强调数字化工具的应用,这是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快捷路径。包括选择合适的云计算服务和SaaS解决方案,如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以及利用AI辅助的营销工具精准定位市场,这些都能极大提升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企业可投资于能够立竿见影提升业务效能的数字工具,比如利用云计算平台,零售企业可以迅速部署并扩展其电子商务网站,在节假日购物高峰期自动增加服务器资源,处理激增的访问流量,确保顾客流畅的购物体验。同时,鼓励团队学习并掌握这些先进技术,将技术潜力转化为竞争优势。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的手段,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成本,还能以更快的敏捷性响应市场变化,开拓更广阔的国际服务贸易空间。 

Read More »
外贸干货

中国创新医疗设备出海,面临什么机遇和挑战?

在全球医疗健康需求持续增长和科技飞速进步的背景下,中国创新医疗设备正迎来炙手可热的出海浪潮。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医疗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不仅关乎产业升级,更推动着全球医疗市场格局变化。在此进程中,中国医疗设备出海面临着双重境遇——既有广阔无垠的机遇,也有亟待跨越的挑战。 三大机遇共绘医疗设备出海蓝图 1. 全球市场需求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于2024年1月17日发布数据显示[1],2023年全国出生人口为902万人,比上一年减少了54万人,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低值。全国出生人口数量从2017年起7年连降,降幅达52.1%。至2023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7亿人,占总人口的21.1%。据测算,2035年,中国总人口将减至不足14亿人,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由此可见,中国正经历着老龄化人口的急剧增长趋势。老龄化社会加剧、慢性病负担加重以及新兴市场医疗体系的逐步完善,都将促进对先进医疗器械的迫切需求。不仅如此,全球范围内,发展中国家对高质量医疗设备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为中国的创新医疗设备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分析报告》[2],2024年3月中国对RCEP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包括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一带一路”和东盟出口总额分别是66.45亿元、65.93亿元、37.65亿元;相比2024年2月,分别增长53.76%,40.31%,80.91%。 2. 技术创新引领 除了全球需求增长外,在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推动下,中国医疗设备企业正不断突破,相继开发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在2022年8月,中国医疗团队发明了国际首创联影5.0T(T是英文Tesla的缩写,代表磁场强度)超高场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统,这是全球首款人体全身5.0T磁共振高分辨成像临床普适设备,5.0T的高分辨率血管成像可以揭示以往检查中未曾发现的细微血管病变,为患者病因探究提供更深入的洞察,从而更早地进行诊治。中国医疗团队成功破解科学难题,攻克核心技术壁垒,跃居国际前沿地位。此外,在2024年中国医学装备展览会上,一家医疗技术集团展出超高速计算机断层扫描仪(uCT)968,吸引了大众的关注。其搭载自主研发的技术平台,融合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低剂量高清成像全面优化。这些创新医疗设备的问世,为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供了新方案。 3. 国际化政策支持 尽管技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关键,但如果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其效力也将大打折扣,难以充分发挥全部作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国际化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资金补助、简化出口流程等,鼓励企业“走出去”。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参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为中国医药产业体制机制完善建言献策,助力中国医药企业出海远航。此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原主任张先生建议,鼓励中国生物医学科研人员积极参加国际学术组织,并支持医学科研团队参加国际多中心研究,在亚太地区及”一带一 路”国家,牵头并主导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同时,中国政府通过参与国际医疗合作项目、签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为中国医疗设备企业提供了更多进入海外市场的便利条件。 中国创新医疗设备的出海之旅,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拥有拓展全球市场的广阔前景,也难免遇到诸多挑战。 医疗设备出海的四重挑战 1. 市场竞争激烈 全球医疗设备市场竞争激烈,尤其在高端领域,欧美品牌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这些先进市场对医疗设备的创新性和高品质有着极高要求,推动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扩张。相比之下,新兴市场如中国、印度以及拉丁美洲和欧洲东部,因人口众多、医疗需求增长迅速,展现出对医疗设备的巨大需求,但同时也要求企业克服品牌影响力不足、市场渠道不畅等挑战,否则无法在全球市场中脱颖而出,向高端市场迈进。为了面对这一挑战,中国企业正致力于技术创新、个性化服务和成本效益策略,力求在竞争中寻求突破,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发展空间。具体而言,中小企业可以深入研究目标市场的特定需求、法规环境和支付体系,选择最适合自身产品特性和竞争优势的市场作为突破口。针对不同地区的疾病谱(某一地区危害人群健康的诸多疾病中,按其危害程度排列而成的疾病谱带)、医疗资源分布和消费者偏好,定制化产品和服务。 2. 严格的国际认证与标准 进入国际市场,首要面临的是严格的产品认证和标准合规问题,如美国的FDA认证、欧盟的CE认证等。这些国际认证过程不仅耗时长、成本高昂,还要求产品在安全、效能及质量上达到极高的国际标准,对企业的研发能力、生产流程、质量管理乃至法律合规知识都是极大的考验。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23年3月30日起,来自北京、香港、广州、深圳、珠海等5个城市的13家医院作为首批医院参加《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的评审认证,此举有利于完善医院管理制度、提高国际化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这种趋势驱使中国企业不仅要保证产品的高质量,还需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进行认证,这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一大考验。中小企业可以考虑建立一套完整的合规管理体系,包括内部培训、合规性监测、记录保存等,以确保长期的合规性和可持续发展。 3. 法律与文化差异 通过严格的产品认证和标准合规后,不同的法律体系、商业文化和操作习惯是出海企业需跨越的另一道坎。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企业需调整经营策略,增加法律咨询和培训成本,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遇到意想不到的合规风险,影响海外市场的拓展步伐和品牌建设。从知识产权保护到本地化服务,每一环节都需细致考量,企业可以全面研究目标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体系、行业规范和文化特点,以避免法律风险和文化冲突。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进行专业咨询。聘请当地法律顾问或合规专家以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和指导,帮助理解复杂的法律条款,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 4. 国际供应链与物流挑战

Read More »
外贸干货

无人机称霸全球,中国技术创新的全球化之路

在二十一世纪的蔚蓝天幕下,无人机照亮了全球科技创新的航道。而在这片星辰大海中,中国作为无人机领域的领航者,正以其独有的技术创新和全球视野,书写着辉煌篇章,展现了中国制造在世界舞台上的魅力。 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的发展历史:从缓慢增长到迅速崛起 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历经三大发展阶段。初期阶段(约1980-2012年),市场萌芽,由军企转型和新兴民企共推技术进步,集中在飞控和云台技术,主要面向专业领域,增长缓慢。2012年为分水岭,随着一款革命性消费级无人机的问世,中国市场引领航拍新风尚,带动民用无人机市场爆发式增长,开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第二阶段。2017年后,行业进入第三阶段,标志着民用无人机在农业植保、环境治理、灾害救援等专业领域应用的急剧扩展,体现了又一次重大的转型。 中国无人机行业的黄金三角:资本助力、政策护航、创新驱动 1. 中国无人机市场的兴盛得益于社会资本支持 中国无人机领域能够顺利迈入其发展的第三阶段,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或缺的推力之一。无人机技术,作为科技竞争高地,已成为投资界瞩目的重点领域。在此背景下,一批优秀的企业在资本的支持下,持续不断地产出创新成果,有力促进了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例如,2024年3月,香港《南华早报》曝光了一则消息:中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组合式无人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在飞行过程中进行空中“解体”,从一架变成多架。这一技术颠覆了人们的固有认知,生动诠释了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对于此结论,成都市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领军人物刘先生曾阐述道,“本集团将充分发挥创业投资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构建新应用场景,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这有力体现了创新与企业发展的相互驱动关系:创新活动促进了企业成长,而企业的壮大又为持续创新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共同构建了一个积极正向的循环系统。 2. 中国无人机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 除了社会资本支持以外,政策支持也是一个推动因素。2022年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路线图V1.0》(下简称“《路线图》”),《路线图》提出,“基于运行能力、监管能力与运行风险相匹配的思路,整体把握先低后高的发展脉络,持续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完善规章标准,建设数字化、自主化为核心的先进无人驾驶航空运行体系。在2025年之前,实现统一的时空基准,提升航空器安全自主飞行能力和航行保障能力,降低运输成本。”此外,2022年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三维实景中国建设、航空应急体系建设等顶层文件都对发展无人机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至2035年,无人机产业已被提升至国家级战略层面,为该领域的发展铺设了清晰的路径与蓝图。 3. 中国无人机的繁荣更依靠于科技创新 中国无人机繁荣发展的背后,更重要的是科技的自主创新。中国无人机产业的领跑企业凭借其自主研发的技术创新实力,为旗下产品注入了独特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先进的视觉识别科技,其无人机能够智能识别并自动追踪拍摄对象,同时确保飞行过程中的避障安全,实现无人干预下的流畅跟拍体验。 该企业还在机载计算平台有技术突破,内置程序能直接执行诸如全景拍摄、镜头平滑过渡和目标锁定等高端摄影任务,有效降低了对外部专业编辑软件的依赖及其附加成本。更值得关注的是,从核心技术到零部件生产,全程坚持自主研发与国产化路线,有力保障了生产供应链的安全性,积极应对国际技术挑战。 黄金三角驱动低空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上述三大要素助力中国无人机行业的蓬勃兴起,进而为低空经济(指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024年中国一家证券研究所发布了《中国低空经济报告(2024)》(下称“报告”)[1]。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报告预计,到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超过6万亿元。除此之外,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研究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达1196亿元,同比增长37.63%,而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底此市场规模将达1765亿元。这些数据表明中国低空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之一,并且其行业发展前景乐观。 中国无人机企业全球展翼:从国内市场繁荣到国际舞台的深度布局与技术创新 中国无人机的成功不仅在中国市场上得到了证明,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中国头部无人机企业在全球多国建立了办事处和分支结构,销售足迹遍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彰显了其深远的国际市场渗透力。其全球扩张策略不仅仅是为了拓展市场,更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吸纳顶尖人才与优质资源,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提供不竭动力。比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设立的研发中心,该企业携手本土高等教育机构及科研组织,共同深耕无人机技术的前沿探索与实践。同时,在欧洲地区设立的研发中心和工厂,确保了产品与服务紧密贴合区域市场需求。这一系列全球化部署不仅拓宽了企业的国际视野,带来了丰富的机遇与挑战,还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树立了标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参考。 不仅如此,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无人机企业通过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参与国际展会、竞赛和公益活动。在2022年第七届深圳国际无人机展览会暨第五届中国国际无人系统博览会上,国内外近300家企业携带2700多台无人机、无人系统新产品进行展示,包括航拍无人机、应急无人机、消防救援无人机、物流无人机等。通过这次展会,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进行了深度交流与合作,凭借其无人机的作用广、功效大提升了品牌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中国无人机企业的全球化征程:从市场渗透到品牌飞跃的国际舞台秀 中国无人机行业迈向世界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与国际市场合作,更体现在善用热点营销及社媒传播。如上文提及的中国无人机品牌通过展示高质量拍摄作品吸引市场,尤其针对摄影爱好者,抓住欧美户外活动兴起的契机,以无人机航拍内容激发市场需求。在海外社交媒体上,该品牌拥有超千万粉丝,运用海外流行的社交平台讲述品牌故事,搭建与用户的对话桥梁,引导潜在顾客完成购买决策,有效引导销售。同时,与知名网红及权威媒体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国际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成为全球推广的成功案例。 在可预见的未来,无人机仍然是全球消费市场的主流。随着技术累积和产业的发展,无人机会和水、电、网一样,成为面向各个信息数据行业的基础设施。观察全球无人机行业的演进路径,不难发现,那些在国际市场持续领先的中国无人机企业,往往在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供应链优化、国际化合作的关键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尤其是技术研发方面,它们增加了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资金支持和重视人才培养,从而在中国技术创新的全球化之路走得更远。 【*】数据来源 [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9198930822308402&wfr=spider&for=pc

Read More »
外贸干货

露营市场蕴藏巨大商机,企业如何抓住红利?

在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亲近自然,寻求心灵的慰藉与放松,这无疑为露营市场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随着“微度假”“户外生活”等概念的兴起,露营不再仅仅是探险者的专利,它正逐步成为大众休闲的新风尚。如今,一个蕴含巨大商业潜力的蓝海市场正徐徐展开。那么,面对这片充满机遇的广阔天地,企业该如何精准施策,把握住这波红利呢? 露营爱好者不断涌现 2024年“五一”期间,吉林省汪清县磨盘山露营地见证了露营热潮的盛况,其日均接待人数达到了300至500名游客,帐篷更是被一抢而空。这一现象彰显了公众对露营活动的强烈需求,促使露营地不仅发展成为家庭旅游的热门之选,同时也逐渐变成了年轻人规划出游时的首选目的地。回顾这一趋势的形成,早有迹象表明。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与问卷网[1]在2023年联合开展的一项调研,针对1000名青年的问卷结果显示,64.3%的受访青年有过露营经历,43.2%的受访青年感觉近年来身边去露营的人很多,67.6%的受访青年更喜爱山林湖泊等野外露营地。 这表明露营作为一种休闲活动,在青年人群中的普及程度较高,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休闲方式。实际上,露营群体整体趋于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一帐篷露营爱好者,从家庭亲子、年轻人聚会到中老年养生,每个群体都有其独特的偏好和需求。 露营市场持续升温 露营热门不仅体现在消费者心态的转变,还表现在市场趋势的变化。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截至2024年,中国露营相关企业共19.7万余家,其中,2024年前两个月新增注册企业6600余家,同比增长5.6%。露营热度的持续升温也促进了中国露营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在今年的第一季度中,市场上的中国户外装备已经实现了营业收入3.56亿元,同比增长3.75%;实现归母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155.81万元,同比增长9.28%。 由此可见,中国露营行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体现在企业数量的大幅增长,也表现在户外装备的销售额提升。预示着整个露营经济正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特别是在追求高质量、便捷性的消费趋势下,市场对创新和高品质露营产品的需求将持续扩大 线上话题掀起热潮 不仅线下露营受追捧,线上露营话题同样火爆。打开一些短视频平台,各色各样的“宝藏露营地”正成为平台搜索、推荐的高频热词。在社交平台上,与“露营”有关的话题播放超234亿次。据马蜂窝平台数据显示[3],2023年3月,“露营”相关热度同比涨幅高达115%。其中,“露营基地”热度上涨350%、“露营攻略”热度上涨270%。 面对巨大的露营经济市场,企业应该如何抓住红利? 1. 洞察消费者需求有利于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 首先,企业可通过市场调研,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收集并分析社交媒体、在线评论、论坛讨论等渠道中的用户反馈和偏好信息,识别各群体的具体需求和兴趣点。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直接获取消费者意见,了解他们对于露营体验的期望和不满之处。 接下来,构建消费者画像(对客户的详细描述)。基于调研数据,创建详细的消费者画像,包括但不限于不同年龄段、性别、收入阶层的露营爱好者。画像中应包含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旅行习惯、娱乐偏好等,以便企业能够更精准地定位目标客户群体。以及定制化产品和服务,如家庭友好型营地、高端野奢体验或主题式露营活动,满足不同客群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深入了解消费者行为和偏好有助于企业设计更加精准的营销策略,有效地触达目标客户群体,提高市场推广的效率和回报率 2. 聚焦于提升露营体验的品质与独特性 企业可以引入智能帐篷、环保材料、星空观测设备等高科技元素;或是利用“场景+露营”的概念,与餐饮、旅游、户外活动等领域结合,打造独特的露营体验活动,如户外美食节、露营音乐节、亲子探险营等,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让露营不仅仅是“睡在野外”,更是成为一场集休闲、学习、社交于一体的全方位体验。 在消费者更倾向于把露营和其他场景结合的趋势推动下,不少餐饮企业纷纷引入了露营元素,为市民提供更多元化、便捷的休闲选择。位于临海城区的一家酒吧,凭借其新颖的露营主题设计与频繁的社交活动安排,迅速崛起为当地青年人聚会社交的热门地点。该酒吧内部装饰匠心独运,满眼绿意盎然,结合自然石子与人工草坪的地面铺装,让人仿佛置身野外。此外,配置的可折叠桌椅等露营设施,更添了几分室内外界线模糊的野趣,吸引了众多寻求新鲜体验的顾客。 3. 线上宣传拓宽品牌认知度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消费者倾向于在社交平台分享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并且容易受到吸引。他们常常会因为看到一则引人入胜的短视频,而被激发起消费欲望。在露营赛道上,内容分享的宣传模式是关键。利用社交媒体、直播、网红合作等数字营销手段,可以有效扩大品牌影响力,吸引年轻及潜在消费者。通过分享露营美图、攻略视频、体验故事等内容,激发公众兴趣,构建社区归属感,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体验的参与者。 4. 跨界合作,共赢共生获取新客源 除了利用社交平台营销,企业还可通过跨界合作,有效引流获客。有酒饮品牌相关负责人分享了关于露营的营销方案,“我们联合中国知名社交平台在上海静安大悦城举办了一次露营主题的线下快闪店,为的就是营造沉浸式的露营消费新场景,最终那次活动总曝光5229万,总互动31.8万,获得了相当不错的传播效果和销售转化。” 活动以露营为主题,通过精心布置的快闪店,营造了一个都市中的自然小憩之地。现场包含了模拟露营帐篷、户外装备展示、特色饮品试饮区等,让消费者在都市中心就能体验到露营的乐趣,这种独特的消费场景大大增强了参与感和记忆点。这次的跨界合作为品牌双方带来了新的营销点,通过联合推广活动,双方可以共享客户资源,提升各自的品牌知名度和客户忠诚度

Read More »
外贸干货

融合AR、物联网,印刷包装产业加速数字化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传统的印刷包装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AR(增强现实)和物联网等新兴科技力量的融入,不仅打破了行业的传统边界,还为印刷包装产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与无限可能。 中国印刷包装行业的市场背景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印刷包装行业的数字化印刷技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根据《中国印刷行业市场报告》预计,至2023年,包装印刷产业的规模达到3.70万亿元。随着数字印刷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中国印刷包装行业将向着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发展。 印刷包装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和优势 1. 现状 传统印刷包装行业长期以来面临着生产效率低、成本控制难等问题。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这些问题越发明显。数字化转型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越来越多的印刷包装企业开始引入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和系统,让生产过程更有效率。 2. 优势 1) 提高生产效率 数字化转型对印刷包装行业的影响表现在对既有生产流程的重塑和优化上,其关键在于逐步摒弃传统的人工密集型操作,转而广泛采用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这一转变意味着原先繁复的手工流程被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取而代之,有效消减了人工介入可能带来的潜在误差,由此一来,生产成本得以大幅度削减,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交货周期也随之显著缩短。 2) 拓宽市场渠道 依托互联网及电子商务体系,印刷包装企业能够轻而易举地打破地理壁垒,实现与全球客户无障碍的即时沟通与交易,从而顺利地拓宽销售渠道,达成国内国际市场的双向渗透和业务延展。与此同时,得益于数字化技术的支持,印刷包装企业拥有了实现个性化定制的能力,能够根据各类客户的独特需求,灵活提供定制化的印刷方案,此举无疑深化了企业对市场的细分服务,巩固了客户关系,最终带动了业务版图的全方位扩容和个性化需求的精准满足。 3) 提升印刷包装品质 相较于传统印刷方法,数字化印刷包装凭借其精细化的图像处理技术和精准的校准机制,能够有力确保印刷制品的细节清晰度和整体精准度跃升至新的台阶。另外,得益于实时监控与精确控制机制的引入,数字化印刷包装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受到严密把控,从而有效提升了印刷色彩的恒定性和统一性,确保每一份印刷品都呈现出无可挑剔的色彩表现力和始终如一的质量水平。数字化印刷技术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为印刷行业树立了全新的品质标杆。 融合创新,如何带来数字化产业升级? 1. 线上线下联动 AR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更为印刷包装产业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通过AR与物联网结合,品牌商可以创建出线上线下联动的全新购物体验,消费者可以通过AR扫描包装获取产品的溯源信息、互动游戏乃至售后服务。用户可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扫描印刷品上的AR标识,观看立体模型、动画、视频或其他多媒体内容,将静态的印刷图像转变为生动活泼的交互场景,比如,在一本儿童图书中,原本静态的动物插图通过AR技术可以变为栩栩如生的3D模型,孩子可以通过旋转屏幕观察其各个角度,甚至模拟动物的行为动作。在宣传册或海报上,原本的文字和图片信息可以被AR技术转化为动画短片或产品介绍视频,使消费者能更直观地了解产品特性、操作步骤或品牌故事,提高信息传达的效率和吸引力。 此外,企业可以设计基于AR的互动游戏,用户扫描印刷物料即可参与其中,这不仅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力,还可用于推广新品、举办线上线下同步的促销活动,从而有效提升品牌曝光度及用户粘性。AR技术还能实现直接从实物印刷品引导用户跳转至线上平台的功能,通过扫描产品包装上的AR标签,用户可以立即开启线上购买通道或访问详细的网页内容,这种无缝连接让用户阅读十分便捷,同时也促进了线上线下销售的融合。 2. 物联网技术智能化制造

Read More »
外贸干货

寒气退散,消费电子行业渐露曙光?

随着世界健康状况的明显好转及各地解封举措的实施,生产和物流环节顺利重启,全球原料供应链稳定性增强,让销售通道全面畅通无阻,推动着消费电子行业逐步迈入复苏轨道,迎来了由低迷向回暖的转变阶段。与此同时,消费者购买力与信心的逐渐恢复,也为消费电子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寒气退散时,消费电子行业能否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消费电子(Consumer electronics)指供日常消费者生活使用的电子产品,按照终端划分种类较多,且差异化较大,主要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穿戴(真无线蓝牙耳机、智能手表、虚拟现实技术设备等)产品。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消费电子产品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如今,数码相机、无人机等新兴电子产品也成为了消费电子的关键构成部分。同时,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消费电子产品的智能化、网络化、互联化趋势也日益明显。 根据星图数据监测报告[1],在2023年的双十一大促活动中,手机数码、电脑办公等消费电子产品销售表现可圈可点,全网销售额达1946亿元,分别是“双11”销售额前10中第二大和第六大类目。另据IDC统计的数据显示[2],2023年10月23日—11月3日期间,整体个人电脑(PC)市场销量同比上升1.4%,手机市场销量同比增长10.2%,平板市场销量同比增长13.5%,智能手表(不含儿童表)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3.6%,手环市场同比增长15.2%,各细分消费电子品类销售均超于预期。 这些数据说明了2023年双十一大促期间及前后,消费电子市场的强劲销售表现和市场活力,同时也反映了消费电子行业整体的积极发展趋势。目前,消费电子领域正展现回暖迹象,其背后原因又有哪些呢? 消费电子行业市场回暖原因 在市场需求温和复苏与技术创新持续推动的背景下,消费电子行业迎来市场回暖的新篇章,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原因: 1. 技术更新和产品迭代 近年来,5G通信、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推动了消费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例如,5G智能手机的推出刺激了用户的换机需求,而AI技术的融入使得设备更加智能化,吸引着消费者的关注。此外,折叠屏手机、穿戴设备等新型产品的出现,也丰富了市场选择,激发了用户的购买欲望。具体而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让智能家居产品变得更加普及,从智能音箱到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构建了一个全方位、高度互联的数字生活生态系统,进一步拉动了消费电子市场的内需与增长。在此背景下,制造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通过持续的技术革新和差异化的产品设计,在商品的外观和包装上实现独特性,以抢占市场份额,进而推动整个消费电子行业的蓬勃发展。 2. 消费者需求反弹 在全球健康状况好转,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消费者的购买力逐渐恢复,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得以释放。特别是在智能手机、个人电脑(PC)及智能家居等领域,因远程工作、在线学习和家庭娱乐需求的增强,具备高效处理能力和高清显示的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成为远程办公和在线教育的理想选择,其销量得到了显著增长。同时,消费者对于健康生活和家庭娱乐体验的需求渐长,推动了健康监测设备、高端音响系统以及大屏电视和游戏机等产品的热销。 3. 供应链恢复与产能提升 由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协作,减少了因供应链中断导致的生产延误,提升了整体供应链的韧性和效率。此外,面对市场需求的回暖,许多消费电子企业加大了对生产线的投资,不仅增加新生产线,还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提升现有生产线的产能和灵活性。例如,智能手机和PC制造商通过采用更高效的自动化组装线,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4. 政府政策支持加速回暖 202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中提出要加快电子产品技术创新。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推动供给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电子产品消费升级。鼓励科研院所和市场主体积极应用国产人工智能(AI)技术提升电子产品智能化水平,增强人机交互便利性。依托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电子产品创新能力,培育电子产品消费新增长点。这些政策对消费电子行业回暖产生积极作用,其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特别是在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加快了技术成果转化和商业化进程。 消费电子行业市场回暖的背后,是多股力量的共同驱动:技术边界的不断拓展引领产品革新,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供应链的重塑与产能的有效提升,确保了市场的稳定供应;政府政策的积极导向,则为行业的快速恢复与持续增长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积极因素铺就行业未来发展坦途 这些积极因素不仅缓解了行业面临的短期挑战,更为其铺设了一条通往长远未来的康庄大道。展望未来,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多维度演进: 1. 浅层次趋势:产品形态与用户体验的优化 如今,消费者偏好的多样化,个性化设计和按需定制成为趋势。产品外观、功能乃至用户界面都趋向于更加贴合个人喜好和使用习惯。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智能手机行业的定制化服务。以中国一款享誉业界的智能手机品牌推出的系列为例,该系列不仅提供了多种颜色和材质的后盖选项,如陶瓷、透明玻璃等,让消费者能够根据个人审美进行选择,另外,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调整桌面布局、图标样式、主题色彩等,甚至可以利用AI助手进行个性化的语音命令设置。例如,用户告诉AI助手’我想看科幻电影’,AI助手不仅会根据用户的观影历史和偏好,在相关应用中筛选推荐相应的科幻影片,还能在后续使用中记住这一偏好,当有新上映的科幻电影时主动提醒用户,真正做到了根据个人兴趣定制内容推荐。

Read More »
外贸干货

东南亚商家看过来!找准爆品,一举拿下大单!

东南亚作为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对象,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多元的文化底蕴及庞大的消费群体,形成了最具潜力和活力的经济地区。同时,它也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贸易合作的主要区域,目前已成为全球进步最大的电商市场。于布局东南亚的商家而言,要想在该市场抢占外贸开门红,洞察趋势是关键所在!   宠物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东南亚宠物市场在近年来展现出了蓬勃的活力与显著的增长潜力,已成为全球宠物用品电商行业的一个重要增长极。据《全球宠物用品电商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该地区宠物消费市场规模达到了28亿美元,实现了同比16%的强劲增长,至2022年进一步扩容至约32亿美元。2023年具体到各个国家,其中泰国宠物市场规模达到497亿泰铢,食品部分占比高达45%,超过200亿泰铢;印尼宠物市场规模近59亿美元,因当地宗教信仰背景,猫类宠物数量远超狗类;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等国也分别呈现了不同的市场规模及特点,均显示出稳定且持续的年复合增长率。   这种快速增长的现象背后,反映出东南亚消费者对宠物角色认知的变化以及情感需求的升级。同份调查结果显示,四成以上的东南亚宠物主人养宠物是为了缓解焦虑,三成以上视宠物为陪伴者或安全感来源,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将宠物视为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员。因此,宠物饲养方式逐渐趋向精细化与人性化,带动了宠物食品从简单的剩饭剩菜转变为追求营养均衡的专业宠物食品,宠物活动内容也更加注重心理健康与社会化的驯养训练。在这一趋势下,线上销售模式和中等价位的高品质宠物消费品市场需求大增。欧睿国际数据揭示,在东南亚各国,猫狗食品消费主要以中高端产品为主,集中于每公斤1-3美元的中端产品以及每公斤3美元以上的高端产品。     家电家居更注重高性价比 据statistic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家具市场规模已达到7700亿美元,预计在此后的2023年至2027年期间将以5.31%的高复合年增长率持续扩张。在这庞大的市场份额中,客厅家具细分市场表现突出,2023年其市场规模达到2277亿美元,领先于卧室家具与家庭装饰品市场。在全球家具赛道利好的趋势下,随着理性和悦己消费观的日益流行,东南亚地区买家在家电家居产品的选择上,也愈发注重功能性和性价比,追求既能提升生活品质又能符合个人审美及实际需求的商品。Statista报告表明,未来可重点关注家具软装、房屋改造、户用能源、花园庭院等使用场景。这一点在东南亚市场中也得到了部分体现,根据某电商平台的销售数据显示,2023年9月至12月期间,东南亚地区的家居园艺类目消费需求呈现出高速增长,本地买家询盘数量同比增长高达37.57%。   进一步聚焦到家用电器领域,根据魔镜洞察数据显示,在2023年的泰国消费市场上,吸尘器以销售额和销量的双高增长独占鳌头。而在泰国热销的家电品牌Top10榜单中,冰箱、空调和洗衣机等基础家用电器同样榜上有名,凸显出该区域对家用电器的巨大需求。Statista的预测数据则再次证实了这一趋势:预计2023年至2027年间,东南亚家用电器市场将以14.57%的增长率强势攀升,到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9.1亿美元,展现出强劲而持久的发展潜力。     消费电子和运动娱乐产品回归 消费电子作为全球贸易中颇具韧性的出海领域之一,在过去五年里展现了强大的增长动能,即使面临全球经济波动,依然实现了两位数的稳定增长。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估到2026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11357.2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内该市场仍将处于强势上升通道。当前,东南亚市场在全球电子产业版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正逐步成为各国电子企业间的重要桥梁和战略布局的焦点。过去两年,随着该地区办公场景逐渐恢复正常,服务于社交互动与情绪价值的消费电子及运动娱乐产品,在东南亚市场上迎来了显著的增长机遇。据统计数据显示,此类产品在2023年的询盘数量实现了超过30%的强劲增长。   消费电子产品细分为多个子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耳机音响、智能穿戴设备、影音娱乐系统、摄影摄像器材以及电源储能产品。其中,智能穿戴技术和电源储能因迎合了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以及科技创新的推动,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发展前景。与此同时,耳机音响类产品依托消费者对个性化和精细化场景应用的需求升级,通过创新设计和服务优化,也将成为推动市场持续发展的关键节点;在运动娱乐方面,不仅常规运动器械的需求热度不减,东南亚地区得天独厚的山海风光与户外休闲生活方式更是激发了对户外休闲用品市场的极大热情。诸如露营装备、登山器械、垂钓用具等与自然紧密相关的商品类别,伴随着消费者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也在区域内取得了显著的市场增长。     美妆个护类产品需求激增 东南亚地区以其庞大的年轻人口基数和显著的消费潜力,为美妆个护类产品的市场需求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尤其是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国,35岁以下的人口占比超过半数,形成了极具活力与购买力的消费群体。据中国网数据统计,2022年东南亚新增互联网用户达2000万,网民总数达到4.6亿人,网购渗透率高达80%,人口与流量的双重红利带来了无尽的商业机遇。受到欧美及韩流文化的影响,90后和Z世代在东南亚圈内呈现出对时尚潮流的高度热衷。今年9月至12月期间,美妆个护类目询盘量激增,同比增长高达98.94%,一举跃居东南亚本地买家询盘增长首位。   基于埃森哲[1]的数据预测,在接下来的三年中,全球美妆个护行业将以10%的年均增长率稳健发展,预计到2025年,该领域的总体营业收入将达到6940亿美元的新高度。在其产品开发策略上,当前市场风向显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流行趋势。尤其是在环保意识高涨和消费者追求高效简约生活的背景下,护肤品市场正经历一场“精简革命”。浓缩型多功能成分和高效活性配方的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能够一站式解决多种肌肤问题、简化护肤步骤的多合一护肤品成为了市场上的热销宠儿,为美妆个护企业在东南亚市场的竞争中提供了方向。  

Read More »
外贸干货

关注度评分:新一代广告指标

随着数字广告的不断发展,营销人员希望有新的方式衡量其广告活动的效果。传统指标(如:点击率和展示次数)在体现真实用户参与度方面越来越缺乏代表性,新的指标应运而生,即是关注度评分。通过该指标,可以更深入的了解用户与广告的互动情况,从而为掌握消费者关注度范围这一模糊概念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关注指标的兴起 正如广告研究基金会(ARF)所述,关注度指标衡量了用户在观看广告时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这种注意力水平会影响用户的记忆和态度。 虽然传统指标如点击率(CTR)和展示度等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首选的指标,但它们往往无法反映用户参与的真实情况,而关注度指标则可以实现这一点,它为品牌提供了一个独特、便捷的解决方案,可以识别哪些投放位置的关注度低,并通过优化高关注度的媒体资源来提升广告效果。   了解关注度评分 关注度评分比点击率和浏览量这两个指标更重要。它考虑了以下参数: 广告位置:考察了广告投放位置,确保最大程度地吸引用户注意力。 观看时间:确定受众参与度最高的时刻,确保广告出现在用户最有可能关注的时候。 周围内容:检查广告与用户参与内容的匹配程度。 屏幕覆盖率:考察广告占据的屏幕空间比例。 重复播放:监控广告在不同设备上的播放频率,避免过度播放和观众疲劳。 眼动跟踪数据:即使是细微的细节(如:用户视线聚焦在屏幕的哪个地方)也可以为广告效果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评分的科学原理 关注度评分不是单个、统一的指标,而是由各种子项得分组合而成的综合指标。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模式,将停留时间、滚动深度(网站访问者向下滚动网页的距离)和互动频率等数据结合起来生成的综合关注度得分。这种动态方法可以得出更加细致的结果,但也要注意,并不是所有互动都具有同样的影响力。   对广告商的意义 以下是品牌和营销人员在设计广告、衡量广告效果时应考虑关注度指标的原因: 精准定位 凭借对用户行为细致入微的理解,广告商可以对自己的定位策略进行精细调整。通过关注度评分,他们能够识别并优先考虑那些更有可能与其内容深度互动的用户。 内容优化 广告商可以根据关注度评分得出的见解来优化自身内容,以扩大影响力。通过调整视频长度、改进视觉元素或是尝试互动功能,营销人员可以使用数据驱动决策来提升其整体广告活动的效果。 提高投资回报率(ROI)

Read More »
外贸干货

2024年珠宝趋势:闪耀的前景

珠宝行业与时俱进,每年都会带来一波波新的创意和风格,这些风潮反映了文化和设计的变迁。在2024年早春之际,我们不妨深入挖掘下那些能让买家熠熠生辉、让卖家激情满满、并能重塑全球贸易市场的珠宝趋势。无论你是时尚达人、奢侈品零售商还是敏锐的市场分析师,都可以和我们一起揭开珠宝行业在今年的新趋势。   当永恒优雅与现代元素碰撞 时光荏苒,传统魅力与现代创新的融合越发紧密,变得更具吸引力,关注到2024年的最新珠宝趋势,这种融合有望达到新高度。 极简主义的魔力 珠宝界仍将延续极简主义的精致美。预计未来在设计上将会更注重线条的干净、强调实用功能以及简约美的理念。这一趋势完美迎合了强调珠宝意义、追求日夜风格无缝切换的现代买家的需求。   不拘一格的几何形状 几何形状因其普适魅力以及对称美感一直以来都是珠宝设计的首选形状。在新一年里,带有独特性且轮廓细腻的大胆几何形状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热捧。角度夸张的耳环、层叠状项链以及雕花戒指都将成为整体造型的突出元素。 简约的几何设计仍然是顾客的兴趣所在 极尽推崇的个性化 在个人风格、个人表达即是一切的时代,珠宝的个性化变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定制雕花的吊坠还是独一无二的生辰石,那些能讲述个人故事、突出个性的珠宝将在2024年引起强烈共鸣。 用个性化的珠宝为自己代言     倡导宝石的道德美 现在,消费者在采购时越来越注重可持续性和道德责任,最近的研究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全球健康研究所报告指出,过去十年中,道德消费和投资增长了近四倍,其中就包括可持续珠宝销售的增长。预计在2024年,这种下意识的消费观念将深入影响珠宝趋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青睐于与自己价值观一致的珠宝。     色彩和材料元素 替代材料的兴起 珠宝设计师不断尝试使用非传统材料来制作出令人惊喜及心动的作品。皮革、陶瓷和木材都有望被纳入设计中,在打造独特外观的同时,也是对可持续性的认可。   丰富的自然色调 大自然的色调始终是灵感的来源。2024年,郁郁葱葱的绿色、海洋蓝和泥土棕都体现在全球珠宝系列中。这些颜色代表着对大自然的渴望以及与地球的联系,是旅游和冒险风格的精髓。另外,桃绒色作为彩通2024年度代表色,将得到更广泛的使用。

Read More »
外贸干货

消费级3D打印机热销海外,年营收突破10亿元大关

随着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众多小众市场的产品类别在国际市场上实现了显著的突破和增长。其中,3D打印机作为典型代表脱颖而出,其热销趋势尤为引人注目。凭借扎实的技术实力与创新的商业策略,一家中国公司仅在数年间就迅速晋升为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头部企业。迄今为止,该公司已累计向海外输送了超过550万台消费级3D打印机,年营收突破10亿元。中国3D打印机出海热中主要以消费级3D打印机为主,于外贸人而言,洞悉热销产品的出海趋势至关重要。     万物皆可打印 在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强力驱动下,3D打印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现已成为深深植根于人类生产与生活各个层面的革新力量。作为一种革命性工具,3D打印机已实现了“万物皆可打印”的神奇能力。其应用领域主要划分为两大类:工业级和消费级。工业级3D打印设备专精于处理高分子复合材料与金属素材,打印精度高,价格也相对高昂,主要应用于医疗、航空航天、建筑等领域;而消费级3D打印机则定位在满足日常家庭及个人用户的创意制作需求,适用于简单模具、模型等物件的制造,尽管精度标准相对较低,但体积更小巧、更适合家用环境。   如今,3D打印技术正逐步渗透到人们衣食住行的细微之处,不断刷新和重塑着人们对传统制造方式的认知边界。尤其是在欧美地区,极客精神盛行,即强调个人的好奇心驱动力和技术实践精神,使得当地居民普遍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众多消费者开始购置消费级3D打印机以实现个性化DIY创作,这不仅有力推动了该技术在家庭环境中的普及化进程,更展现出3D打印在海外市场广阔的发展潜力。     中国3D打印机出海热 中国3D打印机出海热潮在近年来呈现出强劲势头。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出口的3D打印机设备数量就已达到355万台,比2022年的全年总量增长了89.2%。谷歌趋势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对于3D打印技术的关注热度主要集中在北美、南美及大洋洲地区。而在这波全球热潮中,中国生产的消费级3D打印机扮演了核心角色,占据了超过70%的全球市场份额。人民日报报道显示,2023年1月至6月,中国3D打印机出口数量为150万台,其中消费级3D打印机出口数量高达146.9万台,这表明中国在3D打印技术尤其是消费级产品方面的强劲出口态势以及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   相较于国外更多专注于工业级应用的3D打印机,中国的3D打印行业率先实现了面向大众消费者的产业化转变。目前,中国生产的消费级3D打印机因其高性价比和适应民用需求的产品特性,在海外市场上销量火爆。此外,在kickstarter众筹平台上[1],全球众筹金额最高的前5名3D打印机项目均来自中国的创新团队。同时,在Best Seller销售榜单上,排名前十的3D打印机产品均为中国品牌,再次证明了中国3D打印机在全球市场中的卓越表现和消费者认可度。     消费级3D打印市场的蓬勃发展 随着全球工业应用市场的深厚积淀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消费级3D打印市场提供了技术支持、降本增效等多个层面的基础条件,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消费级3D打印市场的开拓与发展。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伴随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日益增长,3D打印技术正逐步渗透到艺术创作实践、学术教育活动、文化创意产业等多个社会生活层面。因此,当消费者考虑购置3D打印机时,他们的决策会受到多元化动机和特定应用场景的影响,具体而言: 创意释放与个人兴趣探索 消费者们对3D打印技术的热情源于他们内心深处对于创意表达和实践创新的渴望。通过3D打印机,他们能够将艺术想象变为触手可及的实物作品,享受从设计构思到实体化制作的全过程,这种过程赋予了用户一种全新的、无比生动的艺术创作媒介。 产品原型开发与迭代 在产品开发领域,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个人,3D打印机都能为他们提供高效的工具。使用者可以借助3D打印技术迅速构建产品模型,并在短时间内完成多轮设计修改与功能测试,这不仅显著加快了产品开发周期,减少了传统模具制造带来的高昂成本,还使他们在产品概念验证阶段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效率。 定制服务与个性化体验 对于追求独特性的消费者来说,3D打印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定制化平台。从设计独一无二的节日礼物,到创造个性化的家居装饰品,甚至包括定制符合个人风格和需求的配件,3D打印技术让人们得以摆脱批量生产的束缚,实现个性化产品的自由设计与生产。 教育启蒙与技能培养

Read More »